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把握病证结合临床研究切入点

现代医学没有解决的问题

是很好的切入点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徐浩教授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认为“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而现代医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很好的一个方面。

徐浩认为,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有很多的切入口,包括证候的分类、证候的标准等,但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中医药病证结合应用到临床,真正提高疗效,基于病证结合干预性治疗临床研究是重中之重。

根据自身临床研究实践,徐浩提出,现代医学在治疗慢性心血管病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药物治疗、支架、搭桥“三驾马车”的应用使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急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即使使用药物强化降脂,仍然会出现心血管事件。另一方面,接受支架治疗的部分患者出现无复流现象,直接导致愈合极差,这些问题目前西医学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他认为这些方面将是“病证结合”临床研究较好的切入点。

河南中医学院丁樱认为“以病统证”是病证结合研究的最佳切入点。疾病病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面对整体进行中医干预治疗,把证型纳入指导治疗的一个依据。

浙江中医药大学范永升认为,病证结合研究,最重要的是确定证候的标准。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既会影响疗效,又会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病证结合”也要与时俱进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思华认为,目前有部分中医因为西医思维方式的影响,片面强调“病”而忘了“证”,在这方面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病证结合的研究道路,同时保持与时俱进。

高思华说,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前,我们老祖宗也讲究病证结合,这个病证结合是中医的“病”和中医的“证”之间的结合,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大部分老百姓都已经习惯于用西医方法来认识自己的病,医院和医生也习惯用西医的方法认识和治疗疾病。现在的病证结合是西医的“病”和中医的“证”之间的结合,但是最后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医辨证这条路。

高思华认为,如果中医不能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拓展思维,迟早会走向灭亡。最早西医在看病的时候,也是用肉眼去看,耳朵贴在肚子上听,最后发展成听诊器,一直到现在利用MRI、X线等等进行诊疗活动,这些东西不是西医专有的,都是其他学科的东西,他只是拿过来用了。中医的发展也应该体现在传统思维与现代科技、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高思华建议“十二五”期间中医临床研究应尝试使用中医思维来分析现代诊疗数据,使现代诊疗数据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客观资料,推动中医证候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

“病证结合”

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广东省中医院王小云教授认为,在妇科领域,中医药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西医的认可,很多西医同行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学习中医学,这一趋势在国际上也有体现,“病证结合”的临床研究模式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王小云认为,西医通过微观的分析,对病人诊断比较清晰,而中医对证的辨识把握了整体。辨病有利于掌握疾病的病因和发展变化,辨证有利于分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确定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将两者结合更加有效。她以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为例,介绍了病证结合模式的优势。

据介绍,针对更年期综合征,西方普遍采用HT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使用风险。在欧洲,使用过激素的曾经占42%,但现在只有22%的人使用。在亚洲原来有19%的人使用激素,但现在只有7%。在中国原来有9%的人使用,现在只有2%,这种困境使得西医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医药。目前广东省中医院与国际上多个组织展开合作,一起探讨相关方面治疗问题,“病证结合”临床研究模式就成为其中关键的一环。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紫石英配紫河车大补精血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