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信息古今名医明代名医正文

万密斋

万密斋

万密斋,名全,字密斋,生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卒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湖北罗田人,明代著名医家。万密斋出生于世医之家,祖父和父亲均为儿科医生。祖父万杏坡,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为万氏家传幼科第一世,早卒。父亲万筐,号菊轩,1480年因兵荒而迁居罗田大河岸。数年后,医名大噪,树立了“万氏小儿科”声望,为二世。至万密斋更以儿科驰名,为三世。万密斋一生勤奋治学、仁爱从医,著有《养生四要》《万氏女科》《幼科发挥》等十部著作。万密斋在养生学、儿科学、妇科学等方面均颇有建树。万密斋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医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一、学术特色

1.提倡养生四要

中医养生理论虽内容十分丰富,但也往往令普通民众无所适从。万密斋则汇萃诸家之长,将自秦汉以降前贤的养生理论进行了总结、概括,对养生方法进行了提炼、诠释,提出养生四项基本要求:“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寡欲”是从固守保护护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包括生殖之精、水谷之精,确保“生命之根”不被损坏对养生提出的要求;“慎动”是从保养安定维持生命活动的功能和动力——

“气”,包括元气、宗气,确保机体功能正常对养生提出的要求;“法时”则是从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关系对养生提出的要求;“却疾”则基于养生之根本目的“治未病”对养生提出的要求。此外,万密斋还探讨了保证子嗣传承男女双方所需采取的必要的修身养性之道,对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及妊娠等作了阐述。

2.倡导优生优育

万密斋认为,优生优育应根据受孕、妊娠、分娩、育婴等不同阶段,因时制宜、精心调养。受孕前男女双方应调理元气,在精血充盈情况下怀孕;孕妇在妊娠期间应调理饮食、精神和平;分娩时应谨小慎微、注重护理方法;婴幼成长当中应从身心两方面精心呵护、细心培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他说:“有志求嗣者笃信而守之,则桂子森森,厥后其昌矣。”

3.发展五脏证治

宋·钱乙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将五脏辨证运用到儿科领域,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五脏辨证论治思想,开辟了五脏辨证论治之先河。万密斋则在继承钱乙五脏辨证论治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融人自己的观点,从四诊八纲、主证兼证等各方面进行了补充和充实,内容丰富、翔实,使得小儿五脏证治理论趋于系统化并臻于完善。他在钱乙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观点和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其长期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了“小儿五脏不足有余虚实”之说,并指出儿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与五脏息息相关,故其诊断、治疗应以五脏为核心而展开,他说:“色脉证治,本诸五脏”,故他在诊治儿科疾病时总以五脏为纲,病证为目,用五脏各自主病、兼证、所生病分别统领具体病证。

4.注重望诊诊病

万密斋指出,望闻问切为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望闻问切,医家之大法也。”(《幼科发挥·附录·原病论》))基于小儿生理上具有“血气未充,脉无可诊;神识未开,口不能言”的特殊性,万密斋认为儿科疾病诊

断关键在于望诊,尤其是观察面部气色,通过观察小儿形色,从幼儿形气以辨别五脏之气血盛衰,进而判断疾病的盛衰转归,并结合观察其父母,以辨识其禀赋强弱,进而把握其寿夭;审视面部具体部位颜色、形态变化,辨知疾病的性质、发病部位、病因病机;察看小儿虎口及寸口脉象,尤其三岁以下小儿的虎口第二指脉纹的形色,确诊相关脏腑病变,并判断疾病的预后及转归。他说:“盖上医之治小儿也,以色合脉,以脉合色,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违其制,万全之道也。”(《育婴家秘·卷之一·辨小儿脉证治》)“吾常治病,以色为先,问次之。”(《养生四要·卷之四·却疾第四》)“小儿方术,号日哑科,口不能言,脉无所视,唯形色以为凭,竭心思而施治。”(《幼科发挥·附录·小儿正诀指南赋》))“诚求于心,详察乎面。”(《育婴家秘·幼科发微赋》)“观父母,知其气禀之厚薄,观形色,知脏腑之虚实。”(《育婴家秘·卷之一·鞠养以慎其疾四》)诚然,儿科疾病诊断若能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则更好。他说:“儿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观形察色之殊,望闻问切之间,若能详究于斯,可竭神圣工巧者矣。”(《幼科发挥·附录·原病论》))

5.崇尚调理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升降正常,则水谷精微得以上输,糟粕得以下降;脾胃功能衰弱,气血生化不足,五脏都会受其影响。故人们无论是饮食还是用药都应以调理脾胃、固守、滋养阴津为要旨。

6.洞悉女科源委

万密斋基于妇女生理的特殊性,专立女科,洞悉源委,阐发病机,济阴通玄。“夫男女者,均禀天地之气以生。有生之后,男则气血俱足,女则气有余而血不足也。至于受病,外感内伤之证,未尝不同,但女则别有调经、胎前、产后之治,此所以更立一科也。”(《万氏女科·卷之一·立科大概》)“阴阳异质,男女殊科,特立专门之证治,以救在室之沉疴。”(《万氏女科·卷之一·济阴通玄赋》)

二、养生思想

万密斋在前贤养生理论基础上结合实践,提出养生四要“寡欲、慎动、法时、却疾”,言简意赅,简单实用。同时,为了达到“治未病”之目的,他还整理、创立了许多价廉效显的养生方药。现就这些方药体现的治法及配伍特色阐述如下。

1.调脾补肾,固本摄精

万密斋认为,养生首先要养脾肾以固精微,使水谷与生殖之精充沛。“肾为元气之根,脾为谷气之主,二者当交相养也。"故他建议人们平素宜常服滋阴大补丸、参苓白术丸及天王补心丹等方药,充先天实后天,滋补心肾以调和阴阳,促进心肾相交以蒸腾津液,濡养全身。

2.燮理五脏,调养整体

万密斋指出,色脉证治,本诸五脏,五脏平和则病不生;或寒暑之违和,或饮食之失节,则风伤肝,暑伤心,寒伤肺,湿伤肾,饮食伤脾,而病生矣。他在养生方药中也特别注重五脏的燮理,从五脏人手,调养整体。

3.药不执方,因人制宜

因每个人个体特点,诸如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故在服用方药养生时不可胶柱鼓瑟、偏于一隅,而要药不执方、因人制宜。

4.顺应四时,调畅气机

万密斋认为,养生应结合时令,否则易致相应病证。他指出:“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天地杀气,非正令也,尤宜慎之,以免瘟疫之病。”他根据一年四季常发疾病的病因病机,提出了以调理脾胃为核心,或祛除湿邪以恢复脾胃升降气化之功,或补益气血以为脾胃功能恢复提供物质基础的“春吐、夏汗,秋冬下”的方药调养方法。他强调,无病之人不可滥用吐、汗、下之法,否则无异于诛伐无罪之人。“春宜吐,夏宜发汗,秋冬宜下,此教人治病者,不可犯时禁。设遇可吐、可汗、可下之证,虽犯时禁,亦为之。所谓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若无病之人,春与吐,夏与发汗,秋冬与下,此诛伐无过,所谓大惑也。”“盖宣者布散之义,春月上升之气,或因寒气所折,郁而不发,则宜用升阳之剂,或吐剂,以助其发生之令,故谓之宣。若无寒折之变,则宣剂亦不必服也。岂可下之,以犯养生之禁,以逆上升之气也耶。”(《养生四要·卷之三-法时第三》)

5.顺势而为,滋养得当

“治贵权变,握其势也”。养生亦要顺势而为,滋养得当。滋补方药不可随意服用,若单纯滋补,往往会形成壅滞,阻塞气血运行,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三、主要著作

万密斋著述有《养生四要》《育婴家秘》《万氏女科》等10部著作,现根据成书年代对各书内容略述如下。

1.《痘疹心法》

《痘疹心法>,又名《痘疹世医心法》,共23卷,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 1549)。该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痘疹的病因病机,形色疏密、轻重顺逆、虚实荣枯,及发热、出见、起发、成实、收质、落痂、痘后余毒等各阶段的证候特点、辨证论治与病势转归、兼夹病症、饮食宜忌、常用药物药性与制法等,并附载相应的歌诀及万密斋的一些临床验案,便于记忆学习。

2.《伤寒摘锦》

《伤寒摘锦》,全称《万氏家传伤寒摘锦》.共2卷,约成书于明隆庆二、三年(1568~1569)o该书为万密斋研究《伤寒论》的心得,重点选摘《伤寒论》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同时记述了伤寒两感、差后劳复、阴阳易、痘湿喝、霍乱等脉证治法,兼述温病、时行疫病。

3.《保命歌括》

《保命歌括》,又名《万氏家传保命歌括》,共35卷,约成书于明隆庆四年(1570)后。该书前33卷,介绍中风、中寒、内伤、瘟疫、气病、血病、虚损、痿痹、咳嗽、哮喘、泄泻、痢疾、疟疾等内科杂病为主的多种病证,并涉及外感六淫之邪导致的相应疾病。后2卷,为摄生经验方及万氏在嘉靖、隆庆(1552~1570)年间的一些医案

4.《广嗣纪要》

《广嗣纪要》,亦称《万氏家传广嗣纪要》,共16卷,约成书于明隆庆六年( 1572)。该书是一部有关生育问题的专著,主要论述有关广嗣、妊娠及婴儿疾病的病因、证候及治疗方药,归纳了影响生育的男女生殖器畸形、损伤等因素,并附儿科医案18例。

5.《万氏女科》

《万氏女科》,共3卷,约成书于明隆庆年间( 1567~1572)o该书是万密斋系统阐述妇科病证诊治的著作,包括结合相应的女性体质,以四物汤为主加减,调理肝肾脾,治疗月经病、妊娠期疾病以及产后相关疾病。

6.《养生四要》

《养生四要》,共5卷,约成书于明万历三、四年(1575~1576)。该书为万密斋在广泛搜集前人养生学基础上,荟萃诸家之长,参以己见,并亲自实践而著成的养生医书。前四卷论述了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要,末卷为养生总论。

7.《育婴家秘》

《育婴家秘》,共3卷,约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之后至万历七年(1579)之前。该书是万密斋早期较为详细的儿科著作,内容涉及如何养育幼儿、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初步论述了从五脏论治儿科疾病,并对儿科常见病如惊风、发热、咳嗽、泄泻等提出了具体的治疗方药。

8.《幼科发挥》

《幼科发挥》,共2卷,约成书于明万历七年( 1579)。该书为万密斋在历代医家的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小儿的生理及病机特点、病证诊法及五脏辨证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着重于儿科诸多疾病的分类、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主症兼症,并附载典型医案。

9.《片玉痘疹》

《片玉痘疹》,共13卷,约成书于明万历七年至十年(1579~1582),又名《万氏秘传片玉痘疹》o该书为万密斋晚年有关痘疹的著作,主要以歌括的形式讲述痘疹的治疗要略,包括痘疹的病因、治疗、调理以及预后,并强调针对痘疹的特点分阶段论治。其中卷一、二为痘疹碎金赋及痘疹西江月,以词赋的形式论述痘疹的证治,精要而易记;卷三、四为痘疹始终验方及歌方;卷五至卷十二为痘疹总论及发热、见形、起发、成实、收靥、落痂及余毒症治;卷十三为麻疹骨髓赋及麻疹西江月。

10.《片玉心书》

《片玉心书》,共5卷,约成书于明万历七年至十年( 1579~1582)。该书主要介绍了儿科疾病总的治疗方法,以及一些儿科常见病的具体治疗,并附载一些小儿脉法及以面部诊病的歌括。卷一至卷三,总论儿科病证的诊断、治法,及歌括和望诊图;卷四、卷五,记述胎毒、变蒸、惊风等32类疾病的证治。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虞抟

下一篇:孙一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