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庚子鼠年,注定与众不同。特殊的开年,打乱了所有人的既定脚步。对于每一个高三学子,高考都是人生的必经阶段,但2020年的高考却不同寻常,考试时间、备考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也对考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好的心理状态有利在考试中发挥正常,乃至超常发挥。如何调整到、保持住“好”的心理状态,中医有一些建议。
以为学之心定志
我国从隋代科举算起,国人的考试经历已约1500年,可谓积累了丰富的“应考”经验。其中,“动机”是内部的心理动力机制,诱导考生朝向一定目标去参与考试。
“动机”就属于中医心理学“志”的范畴。什么是莘莘学子的参考之“志”呢?
中医心理学认为,“志”为肾所属,一代儒宗朱熹也说:“医家谓志属肾。如今学者谁不为学,只是不可谓之‘志于学’”。意思是读书人没有谁不知道读书学习的,只不过还称不上把“志”放在了“学”这件事情上。当然,这里的“学”在儒家看来是毕生之事业。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把志趣放到学习本身这件事上,而不是放在学习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考试,就是“好”的心理状态。
同时,“志”属肾,肾为水、为先天之本,《尚书·洪范》说“一曰水”——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因此,中医心理学里“志”又有了类似“初心”的意味,“学”原初动机也非常重要。当代中国需要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这就是“志”的内容,这个“志”要早早坚定,时时温养。
以调身之法安神
中医心理学坚持“形神合一,身心一体”,在备考期间,用脑多、压力大,会在躯体症状上有表现。比如某些女生的痛经,备考时更难忍受,更惹人烦,更影响学习,在医生指导下,温灸隐白、按揉太冲,辨证使用当归四逆汤等小药方,做放松训练等,都能舒缓症状。又比如某些同学睡眠差,可练传统睡功。陈抟老祖的睡功,秘诀三十二字:“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上卧,世无知音。”意思是侧着身体,像狗一样蜷曲身子,一手屈臂枕头,另一手放在脐眼(丹田),一脚伸展,一脚弯曲。“先睡心,后睡眼”,先收心,然后闭目。呼吸做到“息之深深”,即呼吸调匀、调细,气息自然、安定、平和。
以科学之识澄思
中医心理学将“思”这种心理功能、心神状态归属脾,认为脾主思,思虑过度就损伤脾胃。学习备考过程在本质上有相当部分是“思”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保护脾。饮食上不宜给脾太大负担,营养充足均衡即可,内容上不必肥甘厚味,数量上不宜过饱过饥,节律上不宜忘食废寝,宜定时进餐。
在“思”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也需要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学认知,便于知晓自己知识掌握的程度。比如学习活动的基础——记忆,心理学将它分为两种深度。浅一层的是再认,再次出现的时候能把它认出来,深一层的是再现,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头脑中重新出现。前者对付选择题是足够的,如果要应对问答题则要达到再现的程度。更进一步,就是内化并改变内在认知图示,变成能力了……对这些心理机制有理解,那么“思”的过程就能清晰一些。
以致远之虑解忧
中医学认为“悲”属肺,过度悲哀或过度忧伤,则属不良的情志变化,又可损伤肺精、肺气,导致肺的功能失调。考试毕竟是一项目的性很强的活动,一旦结果不如人意,自然会带来一些情绪,其中一种就是“忧”。过忧伤肺,肺藏魄,“魄”在中医学看来,是一种表现在的力量,比如说一个人“有魄力”,不是看到一个具体的“魄”,而是观察到一种积极向上、阳刚奋进的精神身体状态。肺如果被伤得重了,就表现为失魂落魄——没有主心骨、没有精气神儿。
“悲”伤肺,如何解悲?悲、肺属金,用中医五志相胜理论,火克金,就可以用属火的“喜”来克制“悲”。因此,建议有二个步骤:第一把“悲”表达出来,第二用新的喜欢的、令人高兴的事去消解“悲”的影响。
古代儒生考试失败,通过做诗词来表达,比如陈子昂《落第西还别魏四懔》说“转蓬方不定,落羽自惊弦”,科举失意就像被箭射伤的鸟一样,听到弦声就惊恐,孟浩然落第后《自洛之越》说“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落地后能诗酒自娱,达观得很。
用新的喜欢的、有价值的事情解忧,则有诸多科举落第或失意而改学中医,成为一代名医的例子了,比如明代湖北的两位中医名家都是科举失意改学医而成就巨大的,一位是湖北罗田的万密斋,清代康熙皇帝追封万密斋为“医圣”,另一位是湖北蕲春的李时珍,更是至今享有世界声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