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与伤寒虽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两者又有一定的联系。欲搞清两并之间的联系,首先要明确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急性热性病的总称,既包括风寒病邪引起的中风,伤寒,又包括温热病都引起的湿温、热病(暑温),温病(风温)等疾病。这五种疾病之一的伤寒就是狭义的伤寒,它与温病虽然同属于广义伤寒范用,但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不能混淆。由此可见,温病与狭义伤寒虽均属于广义伤寒,但却是外感急性热性病中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疾病,两者是并列关系。
对温病与伤寒(以下均指狭义伤寒)必须予以严格区别。从发病季节来看,温病一年四季都有;伤寒多发生于冬天严寒季节。从致病因素来看,温病是由温热病邪侵袭人体而形成’伤寒则是出风寒病邪所引起。从病变部位来看,温病初起的痛变部位在手太阴肺经,伤寒初感的病变部位是足太阳膀胱经。从初期病理证候来看,温病初起,温亦袭肺,肺卫不宣,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咳嗽,或咽红咽痛,路汗出,口微渴,舌质边尖红赤,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衰热证,伤寒初起,寒邪袭表,阻遏阳气,症见发热恶寒(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顶强,身疼,骨节疼痛,无汗,舌苔白,脉浮紧等表寒证。从治法上来看,温病初起宜辛凉解丧,疏散风热,多选用银翘散、桑菊饮;伤寒初期宣辛温解表,发汗解肌,选用麻黄汤,桂枝汤。为了正确认识外感急性热性病的变化规律和掌握辨证论治方法,温病学家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的辨证论治理论,运用于温病的治疗I而伤寒学家很早就创立了“六经辨证”的方法,对伤寒进行辨别和施治。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法,在中医学席界至今仍有重大的影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