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孙思邈冠以“药王”的头衔,似乎他的贡献主要在药物方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孙思邈对中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涉及中医的各个方面。
孙思邈像
人们现在常常感叹医生不讲医德,而在老一辈人的概念中,医生是神圣的职业,具有高尚的品德——医德。这里所说的古代的医生重视医德与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不无关系。
“……夫大医治病,必先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悽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孙思邈在当时就具有超凡的个人魅力,倍受世人的敬仰,这篇《大医精诚》更是流传百世,成为中医大夫的道德规范。
孙思邈对于针灸也有独特的贡献。《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针灸》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特殊感应或痛处为穴,故称阿是穴。此法溯本求源乃肇始自《黄帝内经》之“以痛为输”,但是经孙思邈画龙点睛地这么一提,阿是之法方才大行于世,如今在教科书中已经成为与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并行的一类穴位。由于阿是穴疗效确切,累试累验,至今袭用不衰。
唐以前的针灸文献中腧穴的定位仅用“骨度法”及体表标志法。而《千金要方》中首次介绍了手指比量同身寸法。如《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九针灸》说:“取病者男左女右手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手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以意消息,巧拙在人”。“其言一夫者,以四指为一夫”。这种取穴法的运用,大大方便了某些骨度折量不方便的穴位取穴,丰富了取穴法的内容。
在民间孙思邈享受到了他应有的荣誉,在很多庙观中都供奉着药王孙思邈——中国人自己的药师佛。祈求药王,菩萨佑我华夏子民永葆安康!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