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医学气范畴的形成,与古代哲学气范畴的影响、渗透密切相关,同时,又源于古人对人体自身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如对呼吸之气的认识,对伴随出汗、排泄等“热气”的观察,以及导引、吐纳等功法修炼时对气在体内上下流动或沿经脉流注的体悟等。如此,建立了中医学的气范畴。
第二,古代哲学研究气,目的在于探讨天地万物的生成和发展变化;中医学研究气,目的在于探讨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的机理。由此造成二者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古代哲学着重研究的是天地自然之气,把气看成是宇宙本体,是万物的本原,重在对气的物质性的阐发。中医学虽也论及天地自然之气,但着重研究的是人体之气,在研究生命活动机制时,把气视为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以气的运动变化说明生命的动态过程,既重视气的物质性,认为气是生命本原,更强调气是生命活力之所在,着重其功能性研究和阐发。
第三,中医学气的基本内涵是指有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物质,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中的较具体的气,与哲学之气的高度抽象不尽相同。古代哲学善于从概括的角度研究和阐释气,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一气所构成,纷繁多样的自然界都是元气运动变化的结果,虽然也有人按阴阳五行对气进行划分,但未对构成各种物体的不同质的气作具体的划分和命名。中医学以气来阐释生命的本质,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等诸多功能,并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建构了人体气的不同层次结构。一身之气,是人体内气范畴的最高层次,其生成一是源于父母先天之精所化之气,二是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三是源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一身之气分布于人体内不同部位,则形成不同名称的气,其中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可以认为是人体气理论结构的第二层次,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则是人体气理论结构的第三层次。人体气的不同层次结构理论,则超越了中国古代哲学气范畴的内涵.促进了气学说的发展。
第四,古代哲学论气,由于重视宇宙本体论方面的涵义,在肯定其物质性的同时,又认为气具有极精微的、弥漫时空而无形的特性,“浩茫鸿蒙 ”而难以直观感知,故常通过宏观思辨和定静体悟加以认知阐释。中医学论气,虽然也认为气为无形的物质,但由于重视气的功能活动,并善于从各种生理病理征象、药物针灸治疗反应去认识和阐明其存在状态和变化,故此人体的各种气也就显得具体而有象可征。两者比较表现为概括与具体、无形与有象的差异。
第五,在气化运动方面,古代哲学和中医学对此都有所论及,但前者论述较为笼统,以论气的聚散变化为多,偶尔论及升降运动。后者则将气化活动视为生命活体存在的必要条件,通过对气化活动的深入研究而提出气机这一概念,并以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解释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