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制】刷去泥土,拣净杂质,喷淋清水,闷润后切丝或切片,晾干。
【性味】
辛苦,温。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无毒。
③崔禹锡《食经》:味辛苦。
【归经】
入脾、肺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足太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胃四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大肠。
【功能主治】
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亦解鱼、蟹毒。
①《本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②《别录》: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琳,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
③《药性论》:治胸膈间气,开胃,主气痢,消痰涎,治上气咳嗽。
④《本草拾遗》:去气,调中。
⑤《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瘕痃癣。
⑥《医学启源》:去胸中寒邪,破滞气,益脾胃。
⑦《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痎疟,大肠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
⑧《随息居饮食谱》:解鱼、蟹毒。治噫噎,胀闷,疳疟。泻痢,便秘,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注意】
气虚及阴虚燥咳患者不宜。吐血证慎服。
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与耗气药同用;胃虚有火呕吐,不宜与温热香燥药同用;阴虚咳嗽生痰,不宜与半夏、南星等同用;疟非寒甚者,亦勿使。
②《本草汇言》:亡液之证,自汗之证,元虚之人,吐血之证不可用。
③《本草从新》:无滞勿用。
④《得配本草》:痘疹灌浆时禁用。
【附方】
①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鸡蜂普济方》宽中丸)
②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橘皮枳实生姜汤)
③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橘皮汤)
④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橘皮竹茹汤。②方以下出《金匮要略》)
⑤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仁斋直指方》)
⑥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水煎热服。(《简便单方》)
⑦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普济方》)
⑧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食医心镜》)
⑨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小儿药证直诀》橘连丸)
⑩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散。(《纲目》)
⑾治鱼骨鲠在喉中:常含橘皮即下。(《圣惠方》)
【各家论述】
①《医学启源》: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若补脾胃,不去白,若理胸中滞气,去包。《主治秘要》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草则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