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阴损寒化引发多种病案的自我诊断和治疗

阴损寒化之体质于去年初引发我多种病案。如:结肠癌、重症肌无力症、脾胃虚弱症、支气管哮喘、痰饮、口腔溃疡、高脂血症、中风等。每日大便6-7次,于是,我分别找了数位中医师诊疗,吃了他们给我开的处方药后,不但不见好转,每日大便反而增加到了26次;试问:谁敢再继续找他们看病哪!(其中一位中医的处方更是奇葩,当我吃完他的药两小时后,令我整个腹部像猫抓撒裂般疼痛难忍。)所以,我只好改弦易辙,就到本市的一家新华书店去看书,发现了几本“火神派”方面的书,一看之下爱不释手,不惜血本地将它们买了回来,看完后,结合自己的体质一分析,才晓有“衡量阴阳的两把尺子”,也才知自己的体质是“阴损寒化”之体质。真是可悲可叹,这些医生们不辨阴阳,难晓寒热,就知跟着西医的诊断走,南辕北辙来定病案,开方抓药,不顾病人的痛苦,导致反逆结果也就必然了。通过本人对自己的病案的诊断和分析后,自己对自己开了第一个处方药,到药店抓完药煎煮好后,待冷却吃完两付药,大便逐日减少,心想这一下成了,就逐步采取了先治重病、先脾胃后再其他病案的治疗原则,直到今天,一日一次干便,其他病症也得到妥善解决。这等于自己救了自己一命,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乐哉!

一、结肠癌:

病案体征: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因我平时喜吃肥甘厚味,又于此症隐敝性很强,发展缓慢,单位组织检查身体时也未能检查出此病的异常,由于本人在大学学的无线电,参加工作后搞的是电子设备维修工作,平时不喜欢中医,就没有看过中医书,此次得病后,只好“闲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来应对了。

在我平时的生活中,“火”上炎于口腔,溃疡常发,尝时生冷饮食,对膏梁厚味,暴饮暴食,以致食滞中焦,伤损肠胃。《冯氏锦囊》明确指出:“肠痈是膏梁积热所致。”《外科正传》亦云:“肠痈者……饥饱劳伤,……或生冷并进,以致气血乘危,湿动痰生,多致肠胃痞塞,运化不通,气血凝滞而成。”凡此种种足能说明结肠癌与饮食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走路暴急,跌扑致劳伤,可致肠络受伤,瘀血凝阻于肠而成痈,特别是在暴食之后,负重累累最易导致肠痈。《外科正传》认为:“暴急奔走,以致肠胃传导不能舒利,败血浊气气壅遏而成。”《外科医镜》亦云:“登高蹲下,跳跃挫跌,致瘀血凝阻肠中,而成肠痈。”这说明跌扑内伤对本症的巨大杀力。

吾之症,腹濡而痛,常时大便鲜血,黑血黑便,便秘交替常作几年,纳差,舌淡,苔薄白。

食欲不振,夹有未消化食物,面黄色萎,腰腿酸软,无法补充营养,体重下降,腹部时有包块,便条细长而不会断,呈现较深凹陷轮角。

对本症的治疗,根据现状症况,可判断肠痈特征,而进行恰当的处治。应采取根据病人的体质、虚实寒热而取不同的措施。

处方:附子薏苡仁败酱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皂角刺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甘草

方解:附子振奋阳气,薏苡仁利湿,皂角刺助薏苡仁利水消痈;以四逆散、四君汤加味治脾胃虚弱、固肠止泻;若大便先干后稀时加晚蚕砂20克;便血量多者加白芨10克,或加伏龙肝,即灶心土;茯苓、白术去脾湿,若效果不大,再加苍术佩兰藿香去湿;肾阳过虚者加淫羊藿巴戟天肉桂各10克;服本方三到四个月,该病案已愈。

文献摘要:《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篇》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需,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以附子败酱散主之。”

《外科正传》:“初起,小腹疼痛,小便不利,六脉微缓,不作寒热者轻。已成,小腹肿而坚硬,小便数而不利,六脉洪数者险。已溃,时时下脓,里急后重,日夜无度,疼痛不减者重。溃后脓腥臭秽,或流败浊瘀,虚热更增,不食者死。

二、痿症:

病案特征:

痿症是指两足肢痿软无力,近表筋脉驰骋不收而言。若治不急时,肌肉就会渐渐痿缩,生活中表现为不能走路,不能随意改变运动轨迹,外观病体状况瘦削、枯竭,极难辨认。

在《素问·痿论》一篇中,对痿论作了较详细的说明,认为成因是五脏的病变,是一种自身免疫神经——肌内接头不能转换障碍的慢性疾病。认为肺主皮毛、心主血脉、肝主筋抠、脾主肌肉、肾主骨髓等相关。分为痹、脉、筋、肉、骨五类,该病因为热,特别是以肺热叶焦为主导,张景岳则指出:“则又非尽为火症,……因此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元气败伤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

因肺居上焦,有热熏灼,即发生痿症,常受外邪侵侮生热邪,张子和云:“大抵痿之为病,皆因客热而成。”客热生,易伤津,肺津原于水谷之精微,由脾散精,上传于肺,经肺注于全身,筋骨得此濡养,身体才能维护正常功能。所以,由此产生痿症。

张景岳指出:“败伤元气者亦有之。”元气何来,由肝贤主也,肝主筋,肾主骨,若二者阴专职,生阳虚内热,津液被灼伤,筋骨失养,致成我之本病。

原本人无知,喜食肥肝厚味,以致湿热壅于络脉,气血凝滞,生了本症。《素问·痿论》篇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弥长为痿。”

痿症,大抵与肺、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邹滋丸说:“痿症之旨,不外肝肾肺胃之病。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而筋骨拘攣。肾藏精,精血相生,精伤不能灌溉四末,血虚不能筋骨。肺主气,为高清之脏,肺虚则高源化绝,化绝则水涸,水涸则不能濡养筋骨,阳明为宗筋之长,阳明虚则宗筋伤,宗筋纵则不能束筋骨以流利机关,此不能步履,痿弱筋缩之症作矣。”此论极妙,盖详尽矣。

治法:《素问》指出:“治痿独阳明。”“阳明”系指补益后天之本,从调理脾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正常,肺之精液得濡养,肝、肾之精血得到充分补给。故李念我说:“故阳明胃主纳水谷,变化气血以充一身,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也。”

附子、砂仁、龟板、甘草、莲子桔梗山药、白术、茯苓、人参、黄芪、白芍

方解:附子大辛大热,能补坎中真阳,为壮君火也;龟板虽然坚硬,但遇水则精气化之,有通阴之妙也;甘草补中解百毒;莲子、山药、黄芪以健脾止泻;茯苓、白术则健脾化湿;砂仁醒脾行气;桔梗宣肺调节水道,白芍和甘草抑制肝阳上亢;若腰痛可加杜仲、川续断骨碎补

文献摘要:《素问·痿论》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皮薄,着则生痿痹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脉气热则胆池口苦,筋莫干,筋莫干则筋急而攣,发为筋痿;脾气热,则味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论言治痿者,独阳明,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三、中焦虚寒

病案特征:中脘隐痛(靠左),清涎泛滥,喜温喜按,精疲神倦,乏力勉支,肢末不温,腹胀纳差,怕冷烧心,30年来进食稍多就呃逆不断,大便先干后稀,肢体瘦削,无言气短,苔白薄淡,脉虚软无力。

1、诊断为脾胃虚弱,胃阴干竭,纳食无多,运化乏力,常发生隐痛而泛吐清涎。且暖且按,寒气稍收,故痛得减。脾主四肢,脾阳不振则四肢无湿,神倦乏力,苔薄白。

忧思伤肝,导致横逆犯胃,木未尽到疏泄之责,以致脾胃不和,常常发生隐痛就在所难免了。沈金鳌说:“胃痛,邪干胃脘痛也。憔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忧思伤肝,更因气郁化火,肝阴胃阴缺正也,且疼痛久作。久痛者,入络也,致经脉伤,便见黑便也。

因口腔溃病多作,致虚火上炎。兼食生冷久常,饥饱不一,坏脾损胃,脾失健运,无气血运行于周天,阳气自衰,内在寒气滋生,生活中劳累,寒邪侵侮,胃不和降,又会发生疼痛也。

2、治疗:

为了迅速止痛,吾用肉桂煮水(20g肉桂),将胡椒粉拌入肉桂水中,待温,缓缓喝下。三分钟内就能止痛,时痛时用,立午见影。

用热水袋掼入80度的开水焐上、中、下脘部,也有奇效。

以上两种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不达治之效果。所以,根据自己病案的程度,是用小建中汤还是选用大建中汤,这里吾寒而痛甚,选用大建中汤为主方加潜阳封髓丹去龟甲,再加良附丸以温中止痛。

处方:

附子、砂仁、甘草、黄芪、椒目干姜、人参、饴糖高良姜香附、茯苓、白术、生姜大枣

方解:

附子、椒目、干姜大辛大热之品,温阳散寒,上下通透,以祛除寒邪快捷;黄芪、人参甘温,补脾益气,饴糖益胃,养脾阴,建中脏,和胃止痛;加上良附丸,何愁寒邪不除;砂仁、茯苓、白术健脾化湿;生姜、大枣养护脾胃。

文献摘要:

《医学新传》:“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程杏轩医述》引李东垣:“吐酸者,甚则酸水浸其心,令上下牙酸涩,不能相对,以辛之必减。酸者收气也,西方金旺也,寒水乃金之子,子能令母实,故用热剂泻其子,以泻肺之实。若以病机之法,作热攻之,误矣。杂病醋心,浊气不降,欲为中满,寒药岂能治乎?”

四、支气管炎、哮喘

1、阳虚于表,寒从内生。吾体怕冷极甚,又于平常爱吃生冷食物,以致“寒”遍及周天,形寒饮冷由此生,造成肺阳均亏,脘腹虚饮,神疲乏乏,便溏常驻;

2、里外皆寒,反夹痰饮,又遇脾肾阳亏,下元虚冷,使虚阳上浮血弱,在6、7、8月间(何况平时更甚)烈日炎炎似火烧之时,也必须得两层绒裤裹体,夜间必插电热毯方敢入睡,否则,感冒咳嗽皆常,六颗“快克”服之常遇。

3、肺气亏虚,卫表不固。肺主皮毛,卫阳不能遍及周天,无蕃篱于外授,更无半点御卫外邪之能,甘愿受外邪“胯下”之辱。

4、脾胃于中焦,是五脏六腑气血之升降中枢,脾胃为土,水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九窍上火的中医治疗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