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有邪才有病 治病当攻邪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之宗旨的。其次,他明确提出“药攻“与“食补”适用范围不同。药物之功在治病,各种药物无不具有一定的毒性,久服之后,虽细微之毒亦能在体内蓄积而成“药邪”,进而损伤人体的正气。“凡药皆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人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所以“凡精血不足,当补之以食,大忌有毒之药”。主张“病蠲之后,莫若以五谷养之,五果助之,五畜益之,五菜充之”。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张氏在大力提倡攻邪的同时,也理性地指出“‘岂有虚者不可补之理”,“予未尝以此法(攻)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他只是反对滥用补药。当时庸医温补成风,为力矫时弊,故其用补十分谨慎,认为“惟脉脱下虚,无邪无积之人始可议补”。《儒门事亲》中也记载了许多用补药的病证,如治《内经》所说的“脉细、皮寒、气少、泄痢前后、饮食不入”的“五虚证”,明确指出“一补足矣”;“若十二经脉败甚……止宜调养,温以和之”;“雀目,不能夜视及内瘴”是肝血虚少,“止宜补肝养肾”;治饮用“黄芪茯苓”“补下渗湿”以“收后”等。在具体方药上,治肾阳不足,“虚损无力,补之以无比山药丸”。治肾阴虚亏用“加减八味丸、当归饮子”。他补虚常用“药之气味厚者,直趋于下而气力不衰也”,重视厚味填补下元;“补虚损”用天真丸,以胎衣之类血肉之品填补真阴;“乌髭驻颜,明目延年”用不老丹,以何首乌为主补养精血。

看来子和强调攻邪只为纠偏。在当今时代,医者、病者都以攻邪为畏途,喜补之风造就了很多需“攻邪”者,故重读子和攻邪论,提倡子和攻邪法是很有必要的。

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据此,张子和提出攻邪论,推崇君子“贵流不贵滞”,主张人“以血气流通为贵”。笔者据子和之论提出:有病为有邪,为偏,为气血不通。治疗的目的就是攻以祛邪,以矫偏,使“血气流通”。通行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多论虚、实。虚有虚邪,实有实邪,都可以导致气血不通,故虚实的分辨只是讨论人与病的状态,不能对于治疗起到直接指导作用。故讨论邪与正更有意义,有邪才有病,治病当攻邪。攻邪需要以正不虚为前提,正虚则需调整或者静候,这就是攻邪的时机问题。攻邪需要适可而止,过则得不偿失,这就是攻邪的度的问题。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分期辨治原发性“甲减”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