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四维一体才是中医完整的辨治体系

伤寒论》101条的“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证”,有时是指“症状”的,如318条四逆散的方后注:“咳者,加五味子干姜”,“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理解为对症治疗一点儿也不为过。对于晚期癌症病人,病因清楚,病名确切,证候清晰,我们却无能为力,无论中医或西医,对症治疗当为首选。但对症治疗仅是治标之法,有时虽会有立竿见影之效,须权衡病、证而后为之。

论及张仲景奠鼎辨证论治,都引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作为依据。可经考证,古人无“症”字,“证”与“症”相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症”指症状,“证”指证候。况且一直到现在,中医的病名与症状仍然混用,把仲景一个“证”字认为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证候”未必是正确的。

四维一体

中医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要求

张仲景临床也并非只是辨证论治,仅举《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为例。张仲景认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所以“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这是审因论治的体现,一直到现在,祛湿法仍然是治疗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只不过在方法上已非利小便一端。对于“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后人多用以方测证来推断其证候,张仲景的想法未必会那么复杂,古人对问题多以直觉为主,理解为辨病论治会更切合实际。“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一条,当是对于酒疸伴“心中热”的对症治疗,临床上,“吐之”不可能使酒疸痊愈;对于“黄疸病,……哕者,小半夏汤主之”一条,后人有认为是“和胃治黄”法,实际也是典型的对症治疗,因“哕”只是黄疸的伴发症,临床上单独应用小半夏汤对于黄疸也不可能奏效,《金匮要略心典》有言:“非小半夏能治疸也。”可见张仲景辨治疾病不是仅用辨证论治一法。

由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和对症治疗,是四种有着不同内涵的辨治方法,虽互有区别,却互相联系,不可能孤立存在,不能截然分开,是对病人的一个问题,或者互相影响的几个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的不同方法,四者谁也代替不了谁,没有主次之分,没有层次高低之别,所以叫“四维一体”。

“四维一体”有机结合的辨治模式,才构成了真实完整的中医辨治体系,才体现出中医辨治体系的全部内涵。有时仅用辨证无辨病,治疗犹如隔靴搔痒;有时仅有辨证不审因,有悖“治病求本”;有时仅有辨证,不进行对症治疗,会使病人失去信心。“四维一体”辨治也是对中医实践的具体要求和基本要求。

毋庸置疑,因为中医理论的特殊性,辨证论治更能体现中医特色,突出辨证论治特色无疑也是正确的。但保持特色与“四维一体”不矛盾,中医发展了,才有特色可言。

借鉴西医

丰富辨治理论,提高疗效的需要

无论运用哪种辨治方法,都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获取诊断资料,现代医疗手段发现了疾病,患者没有症状、体征,我们叫做“无证可辨”,这成为质疑辨证论治的焦点。分析一下中医发展史,中医四诊的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渐总结,逐步形成的。舌诊虽源于《内经》,仅记载有简单的舌象表现,至1341年元·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第一部舌诊专书问世,到1920年曹炳章的专著《彩图辨舌指南》,完整系统的舌诊理论才逐步形成。切脉法首载于《内经》,至晋·王叔和脉经》始建立专门的脉学系统理论,明代李时珍濒湖脉学》逐渐使脉学得到普及和发展。

古人没有显微镜、X线机、磁共振,用中医理论进行整理总结,赋予这些检查指标中医学含义,有意识地、广泛地从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中汲取营养,充实四诊内容,不断丰富辨治理论,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疗效,才是中医人的职责所在。

|<< << < 1 2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轻巧化解踝关节损伤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