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医诊断中医切诊正文

脉诊的理论依据

脉诊主要是按切脉搏,体察脉象变化。而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由宗气推动。宗气积于胸中,汇合水谷精微化生的营卫之气与吸入的清气而成。血液循行于血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之外,还必须有各脏的配合。肺主气,肺气的敷布,是血液布散全身的重要动力;而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统摄。肝藏血、主疏泄,有调节循环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为全身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精可以化生血,又是血液生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心、肺、脾、肝、肾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五脏与六腑相表里,因此,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出六腑的变化。寸口脉(腕后桡动脉)为手太阴肺经所过部位,手太阴肺经又与足太阴脾经相通,因此五脏六腑气血变化均可从寸口脉反映出来。同时,营气与卫气循行全身50周而会合于寸口,所以寸口脉象的变化不仅可反映正气盛衰与病邪性质,还可判断营卫气血运行的情况。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什么是切诊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