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还真出现过中医主政一方的例子,除了传说中名气最大的“长沙太守”张仲景,明代北京的房山也有过这样一位“中医县长”。
明代万历年间《房山县志》中有一篇《房山县二尹王公去思碑》文,由良乡人赵锦受房山县庠生和父老委托而写,记载了明嘉靖年间一位“中医县长”王范的事迹。
王范于嘉靖丙午年(1545年)到房山做官,做了3年后升迁为“光禄署丞”。王范离任时,士民非常不舍,“遮卧攀留,恋恋不忍”,就好比哺乳期的婴孩儿失去哺乳一样难过(“不啻婴孩之失乳哺也”)。
王范为什么这么受房山父老的拥戴呢?原因有二:其中一个原因是王范能给父老乡亲看病。王范“少通医道,精脉理”,老百姓有疾病后,他必定亲身去诊疗,“施药以全其生”,这种治病救人的行为惠及很多人,让王范“仁闻昭播“。另一个原因是王范主政期间真正地帮老百姓解决困难。比如官府向房山的百姓征收芦苇、鹅翎这些不是本地土产的项目,王范就代为申诉,让官府取消这些项目;又比如房山收的地产要转运出来,山路险峻,运输很困难,王范就帮助老百姓申请折合成银两来交税等。王范在任期间,能“省民之财”“节民之利”“从民便而活民生”,让老百姓富裕、不劳累、安居和健康长寿。碑文作者赵锦认为,让老百姓富、逸、安、寿这四者是治道根本,是“政之大,君相所以治天下,方伯所以治藩镇,守令所以治郡邑,未有舍是而能成治者也”。
在碑文里赵锦还分析说:“调和造化,燮理阴阳,宰相之职也。人身具造化阴阳者也,调燮之功一焉。”认为宰相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本质上就是在调和阴阳。而人的生命也是阴阳造化,所以调理身体和治理天下的道理是一样的。
碑文作者赵锦更智慧的地方还在于他最后给出的对王范的期许。赵锦说:“他日公之术入,望闻妙超工巧,擢医院展国手,上以颐圣躬万寿之隆,下以培生灵命脉之厚。”这才是“锦之所深望乎公者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