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中医所说的脾是西方医学描述的左肋下的免疫器官么?中医脾到底是什么?说到中医的脾,就不得不提到胃,因此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脾胃连用。我们常常问“胃口怎么样”,其实就是在问食欲如何,能不能吃下东西,胃的功能就是负责收纳这些食物,并进一步将其腐熟,就好似大锅受纳、煮熟食物。在腐熟之后,食物要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有用的物质。这些物质还需要被输布到我们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四肢百骸,形成气血,为人体提供能量,这就是脾的作用。因此,《黄帝内经》将脾胃称为“仓廪之官”,被誉为“后天之本”,强调脾是人出生以后,维护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
脾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将食物转化成有用的物质,还体现在对水液的运化。有的人水肿,或者是痰多、口涎较多、湿邪较重,常常是由于脾虚而导致的。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临床上,对一些肾炎水肿的病人,中医常常会辨证为脾虚水肿,从健脾祛湿入手,往往会见成效。
其实人们能够保持清醒、聪明、睿智的头脑,也与脾相关。脾将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再上输大脑,可以使耳目清明。很多人吃完饭以后,浑身没劲,昏昏欲睡,这时候,往往用上一些健脾、补脾的药物就可以解决。脾气充足,可以生化、固摄血液,防止血行脉外。因此,对于崩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不要忘记从健脾统摄血液的角度来治疗。
五脏之中,脾胃居于中央,五脏的气机升降如常,离不开脾胃的中枢斡旋作用,因此很多疾病都可以从脾胃入手,进行治疗。比如咳嗽一病,《素问·咳论》云:“此皆聚于胃,关于肺”。脾胃掌管饮食水谷的运化,如果当中的水液不能变为津液敷布到全身的话,有时就会形成痰浊,进而影响到肺,形成痰而被咳出。因此治疗咳嗽有痰,一方面要治肺,另一方面还要升脾降胃,通过健脾祛湿来化痰止咳。
脾胃是后天之本,生病时要注意顾护脾胃。脾胃不能运化,则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继而气血化生无源,脏腑皆衰,正气不足,往往暗示预后不佳,倘若胃气未伤,饮食如常,气血生化有继,则病易痊愈。
脾胃如此重要,我们要如何顾护脾胃呢?
要做到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三餐规律,合理搭配,不要过饱或过饥;体内湿气较多或者处于较为潮湿的环境中时,辛味、苦味之物是可以起到燥湿之用的。另外,消食导滞的山楂、行气化痰的白萝卜也可适当地吃一些;大家也可用一些穴位按摩的方式健脾养生,比如揉按足三里。也可以采取推拿的方式调理儿童的脾胃,诸如补脾经(旋推或将小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捏脊、顺时针摩腹等,往往可以收获奇效。
最后,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也是不容忽视的,脾主思虑,烦心事不仅烦心还会伤脾,不如以平常心待无常事,潇潇洒洒,随遇而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