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养生三伏养生正文

三伏养生防中暑

正常人体产热和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37℃左右。当人运动时,机体代谢增速而产热增加。人体借助血管扩张、皮肤汗腺分泌增加、呼吸加快等将体内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在高温环境中,尤其当温度较高、通风不良以及机体热适应能力降低时,可造成体温调节障碍、水盐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而发生中暑。中暑是三伏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因素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的分型

医学上一般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活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即为先兆中暑。此时如及时离开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安静休息,适当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症状即可消失。

轻症中暑

除上述症状加重外,体温往往在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即为轻症中暑。此时如能及时有效处理,往往可在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

根据临床表现特点,分为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4种类型。热痉挛类型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后,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常感到四肢无力,阵发性肌肉痉挛和疼痛,以腓肠肌痉挛最为多见,体温正常;热衰竭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产妇以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气候和环境的人。由于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丢失,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容量不足。主要症状为皮肤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晕厥、神志模糊,体温基本正常; 日射病类型的发生原因多为强烈热辐射作用头部,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体温多不升高; 热射病多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表现为头疼、头昏、全身无力、多汗,不久后体温迅速升高,可高达41℃以上,出现颜面潮红、皮肤干燥无汗、神志渐转模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中暑的预防

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空调来降温,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在空调环境中工作一段时间后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耐热能力较差、身体疲劳或患病时,不要参加剧烈活动,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增强营养,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

中暑的急救

立即将患者离开高温环境,移至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变化;补充含盐饮料或绿豆汤、酸梅汤、凉茶等。酌情使用清凉油、人丹、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可将清凉油涂双侧太阳穴并轻轻按摩。如中暑症状较重应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三伏酷热季 皮肤病冬病夏治正当时

下一篇:三伏养生正当时 降温防暑度伏天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