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中部地区持续高温,为了预防中暑,很多人在家中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夏桑菊颗粒、板蓝根等防暑常用药。这些药品虽都能防暑治暑,但针对的病症有所不同。如何对症下药?应注意些什么?
藿香正气只能治“湿暑”
不少人认为,藿香正气是中成药,没有副作用,感冒、中暑、肚子不舒服时,都可以服用。
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湿暑和阴暑三大类。阴暑是因夏天受寒引起的,如食用生冷食物或过度吹空调导致的感冒;阳暑则和西医对中暑的表述基本相同,即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人体出现体温调节障碍,患者常有身体排热不足、皮肤干热、肌肉松软、虚脱昏迷等症状;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类似中暑的症状,患者一般有胸口憋闷、头晕、腹胀、呕吐、腹泻等症状。
藿香正气的功用是“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只有在湿暑的情况下,服用藿香正气才是有效的。阴暑的治疗则和风寒感冒治疗类似。而针对阳暑,也就是单纯的中暑,补液更重要。补液是医学术语“液体治疗”的通俗说法,是指通过输液或口服的方式补充糖水、盐水、电解质等液体,使其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治疗方法。中暑时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口服补液盐溶液,药店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有补液盐出售。
藿香正气类药品分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胶囊等几种,其中,藿香正气水含酒精,服用前后都不能吃头孢类抗生素,否则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身体产生严重不适。
防暑治暑药不能天天喝
很多家庭会常备板蓝根、夏桑菊颗粒,尤其是后者,因为口感较甜,一些老人和孩子天天喝,这么做能行吗?专家介绍,夏桑菊颗粒的主要成分是夏枯草、桑叶、菊花,这三味药性辛凉,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而板蓝根颗粒常用于治疗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和急性扁桃体炎。
此外,十滴水和仁(人)丹也常用于治疗中暑。十滴水适用于缓解中暑后出现的头疼、昏迷、高热等症状,仁(人)丹则对因暴晒导致的高温中暑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有人以为喝十滴水可用于预防中暑,其实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需在发病时服用,而且多用于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的急症,不能当成预防用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服用的药物要在肝脏内分解代谢,用药不当会加重肝脏负担。因此,即便是对症治疗,用药时间也不建议超过一周。
出汗时慎用风油精
风油精可以缓解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及蚊虫叮咬等症状。专家提醒,出汗时不宜使用风油精,因为风油精含有薄荷脑、樟脑等芳香剂,这些成分会通过汗腺被人体吸收,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应慎用此药。此外,孕妇、新生儿、皮肤有损伤及溃疡者禁用风油精。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