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养生情志养生正文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有这样一段话:“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是“恬惔虚无,精神内守”与预防疾病的问题。

这段原文是说:人在思想上如果能保持安闲清净、没有忧思杂念,正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神气存留在体内,体内保持充沛的正气,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健康长寿。

精神内守 病安从来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情志情绪表现由心脏主宰,即《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养神即是养心,心神健旺,则五脏六腑及所有的组织、器官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身体才能健康,寿命才能绵长。所以,人在思想上如果能保持淡泊质朴、少有忧思杂念,正气、元气就能顺从而调和,精气和神气存留在体内,体内因此保持充沛的正气,机体抗病能力强盛,疾病就无从发生,就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情志失调 内伤为病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正常情况下情志不会致病,如果突然、强烈或过于持久的精神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耐受范围,即可成为病因而引起内伤病。因为五脏的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情志活动与五脏关系密切。根据五行对情志五脏的分属,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和忧、肾在志为恐和惊。因此,不同的情志变化对五脏有不同的影响,可产生相应的病证,例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恐惊伤肾。譬如过度的恐惧伤害肾,可出现神志失常、腹泻、遗尿、遗精、阳痿等病证。

恬惔虚无 精神内守

“恬惔虚无”作为精神情志养生总的原则,本身也是一种养生的手段和方法,其通过调节个人的精神情志,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异常精神刺激扰动心神,干扰五脏,以使“精神内守”,达到“病安从来”、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恬惔虚无 清静养神

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生理机能都受到神的支配和调控,神经常处在“动”的状态,包括机体新陈代谢在内,各种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调节。故神极易耗伤而受损。在“恬惔虚无”养生原则下,调摄精神情志养生的重点是“清静养神”,通过调节以保持意志、情志活动的正常状态。

清静养神的具体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少欲望:就是要求人们思想闲静,没有过分的欲望。如果经常用神,则精神容易耗散。其次是少思虑:思虑太过,尤其是焦虑苦思最能伤神。清静养神要求少思虑并不是思虑越少越好,而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精神修养,掌握正确思想方法,能够理智地待物处事。第三是调情志:要求自己保持乐观、愉快、宁静的情志状态,对于那些难以避免的精神刺激,培养良好的性情,陶冶出健康的情操,起到克服或调节的作用,预防情志失调引发疾患。

恬惔虚无 动静相宜

“恬惔虚无”,主张凡事要如《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一样,柔弱退让,内守安静,静极而动,阴极而阳,从而达到精神不敝,内修外养,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在诸多养生法中,以动静结合著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导引、按跷、吐纳、坐忘这一类称为气功的自我身心养生保健方法。《上古天真论》所谓“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有人认为就与古代气功锻炼相关,点明了气功锻炼最重要的核心即“调心”的要求。至于本篇“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则是调身、调息、调心合一的气功锻炼。

气功有动静之分,但动功并非动而不静,静功并非静止,而是人体功能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运动状态。气功的本质是根据阴阳互根之理,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动静相兼,调节人体平衡,故可益寿延年。南朝养生家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练气功必须掌握调身、调息、调心三个环节,其中调心就是入静,初步入静多表现为心气平和,情绪安定,精神集中,杂念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也相对减弱;进一步锻炼,思想更加净化,主观上只有一丝气息,绵绵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宁静,意念专一。入静进一步发展,则自觉恬惔虚无,静若止水。由此可知,时常练气功,是促使精神内守、健康长寿的养生保健措施。

恬惔虚无 免伤七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外界各种客观事物刺激人体,势必引起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相应的情志、情绪变化。前面已经讲过情志失调对身体的伤害。若要“恬惔虚无”,则不能产生过激的情志,同时亦不能使不良情志长期存留,不为情志、情绪所伤,方能“精神内守”。在日常生活中要着重调控如下过激情志、情绪,以维护我们的心身健康。

首先是慎狂喜:适度喜悦,能缓和紧张情绪,使气血调和,心气舒畅。可是喜也有限度,若超过极限,或对突如其来之喜事情感节制不好,则对健康不利。所以,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对突然而来的喜事,要懂得节制,要时时注意心理平衡。其次是戒暴怒:轻度的发怒,有时有利于抒发压抑的情绪,有益于健康,关键在于适可发怒,善于自我调控,莫使“一发不可收拾”。 预防暴怒可用警示、提醒的方法,经常提醒,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是解忧思:化解忧思,一则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开阔心胸;二则要善于换位思考,必要时要用“阿Q精神”,聊以自慰。第四是化悲痛:防止悲痛过度,平时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看透世事变化,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顺心事十有八九,要化悲痛为力量,以积极进取的心态处置悲哀厄运,方可促进心神健康。第五是避惊恐:避免惊恐伤身,关键平时要做到锻炼心智,正气内存,遇事不惊,大义凛然,泰然处事。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幽默能调节和保持心理健康

下一篇:精神内守 内外皆养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