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角结膜炎,又名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季节性结膜炎等。青春期前起病,持续5-10年,多为双眼,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该病在中东和非洲发病率高,温带地区发病率低,寒冷地区则几乎无病例报道。春夏季节发病率高于秋冬两季节。春季角膜炎是一种复发性结膜炎,常常双眼受累,并可损害角膜表层。 本病典型由过敏反应引起,故多于每年春、夏季发病。春季结膜炎主要见于儿童,一般在青春期开始发病,20岁以前自愈。
春季角结膜炎临床表现
1、结膜的改变:
睑结膜和球结膜是VKC的主要受累部位。在上睑结膜出现铺路石样的乳头反应,乳头有时会发生融合。这些位于睑结膜的乳头呈多角形,头部扁平肉眼检查清晰可见。然而,这些乳头并没有病症特异性。裂隙灯下可见乳头直径在1~8mm,彼此相连。每个乳头都具有1个中央血管。荧光素可使乳头顶部着染。在乳头之间及其表面常有一层黏性乳白色分泌物形成黏性假膜。在受累的结膜区一般观察不到滤泡反应。
角巩膜缘的改变多发生于有色人种。主要表现为角巩膜缘区的胶质样结节或隆起,大多位于上1/2的角巩膜缘区赘疣状的小白色斑,称为Horner-Trantas点,主要由嗜酸性粒细胞的炎性细胞组成。有时也可观察到角巩膜缘区结膜的变薄、变宽和混浊。
2、角膜的改变:
在VKC患者,角膜受累的程度可作为疾病严重程度的指征。在眼睑型VKC患者中高达50%的病例有角膜病理表现。眼睑型或混合型VKC患者几乎毫不例外地都存在角膜的并发症。
表层上皮型角膜炎是常见的角膜表现,主要表现为在角膜上1/2存在点状暗灰色混浊,似粉尘状。这些点状混浊可以破溃并发生融合形成较大的糜烂这些糜烂基底较浅,边缘升高,形成有细胞碎屑和黏液组成的致密层称为春季斑(vernal plaque)通常仅发生于较年轻的患者。常位于角膜上方,呈横椭圆形。溃疡区常抑制正常的再上皮化。因此,糜烂区的愈合非常缓慢,常最终导致永久性、灰色、椭圆形的上皮下混浊。这些角膜斑很少发生血管化,除非发生慢性炎症然而这些溃疡具有发生继发性微生物感染的危险性,从而导致永久性的角膜后遗症。
VKC患者也可发生基质型角膜炎。最常见的角膜变性改变是假性老年环近似于老年环这种弧形表层基质混浊主要位于角膜周边部,在混浊区和角巩膜缘之间常有一间隔的透明区。在某些病例,这种局灶性黄灰色混浊有时会发生溃疡,引起周边变薄的槽沟进一步的变化将导致近视性散光。假性老年环常伴有新生血管进入角膜周边部,形成角膜上方血管翳。
3、外眼的改变:
眼睑也可能具有VKC的某些体征。常见的体征有上睑下垂可能与继发性春季乳头肥大造成眼睑重量增加有关。有时也可观察到下睑皮肤发生过度的皱褶(Dennie线)。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