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针灸针灸临床正文

头风的针灸治疗

头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头痛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本篇所述为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西医的高血压病、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感染性发热及眼、耳、鼻等病中,以头痛为主的,均属本篇头风范畴。

【病因病机】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循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从头走足,顺其常度则无头痛,若外感或内伤使经络闭阻不通,运行不顺则发头痛。

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等,使六淫之邪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凝滞阻碍脉络而致头痛。然风为百病之长,“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所以外感六淫所致头痛仍以风邪为主,多挟时气而发病,尤以寒热湿为多见。

内伤头痛:主要和肝、脾、肾病变和瘀血有关。因“脑为髓海”,主要依赖于肝肾经血濡养,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能输布气血上充于脑,故肝脾肾病影响于脑而致头痛。另外,瘀血阻络,气滞不通亦可致头痛。

【辨证论治】

外感头痛

主症:头痛发病较急。如风寒重则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风热重则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便秘溲黄,舌苔黄,脉浮数。若风湿重则头痛如裹,痛有定处,肢体困倦。舌苔白腻,脉濡。

分析:感受外邪,邪气稽留,清阳阻抑故头痛而发病急。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卫阳被阻故恶风畏寒;无热则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在表之证。感受风热:风为阳邪,热主发散,风热上扰阻于脉络故头痛而胀;风热犯卫则发热;热盛耗津则口渴欲饮以自救,便秘溲黄;苔黄,脉浮数为风热邪盛之象。感受风湿:风湿蒙蔽清窍故头痛如裹,痛有定处;湿为阴邪,其性粘滞,侵于肌表则肢体困重;苔白腻,脉濡为湿邪偏盛之象。

治则:祛风通络止痛。兼以祛寒、清热、除湿。

处方:取三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风池百会、太阳、合谷后溪

方义:风池为足少阳、阳维脉的交会穴,百会位于巅顶,是“三阳五会”, 两穴功于散风通络,配经验效穴太阳加强止痛作用。合谷属阳明经,其经脉上头可通经止痛,后溪是太阳经输穴,五行属木,可祛风通络。

随证选穴:前头痛(属阳明经)加上星阳白曲池;后头痛 (属膀胱经) 加天柱玉枕束骨;偏头痛 (属少阳经) 加率谷外关;头顶痛 (属厥阴经) 加四神聪、太冲;风寒加风门拔火罐;风热加大椎、曲池;风湿加头维阴陵泉

内伤头痛 肝阳上亢

主症:头痛眩晕,多烦善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分析:肝阳上亢扰于清窍,故头痛眩晕。肝旺则多烦善怒,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偏盛之象。

治则:平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取足厥阴、少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风池、太冲、 颔厌侠溪、 三阴交

方义:肝阳上亢多挟少阳风热循经上扰,故取少阳经穴风池、颌厌、侠溪熄风清热,通络镇痛。足厥阴原穴太冲平肝潜阳,配足三阴之会穴三阴交,滋水涵木育阴潜阳。

随证选穴:胁痛口苦加阳陵泉;睡眠不宁加内关

痰浊上扰

主症:头痛昏蒙如裹,胸脘痞闷,恶心,呕吐痰涎,便溏。舌苔白腻,脉滑。

分析: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清阳不展故头痛昏蒙如裹。痰浊中阻胸膈故胸脘痞闷。脾失健运则便溏。胃失和降则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浊内停之象。

治则:健脾涤痰,降逆止痛。

处方:取任脉、足阳明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穴取中脘、头维、 太阳、 合谷、 丰隆

方义:中脘配丰隆可健运脾胃,降浊化痰治其本。头维、太阳宣发清阳、通络止痛治其标,合谷善于调气行气,可助丰隆、中脘理气化痰。

随证选穴:胸闷加膻中;便溏加天枢

瘀阻脑络

主症:头痛如刺,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视物花黑,记忆减退,舌质暗,脉细或涩。

分析:久痛入络或头部外伤,瘀血内停,脉络不通故头痛如刺,经久不愈,痛有定处。久病气血不足,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视物花黑,记忆减退。舌质暗,脉细涩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定痛。

处方:取手阳明,足太阴经腧穴及阿是穴为主。针用补泻兼施。穴取合谷、三阴交、 阿是穴、 膈俞

方义:补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行气,配泻三阴交以活血化瘀止头痛。更泻膈俞以活血行血。局部取阿是穴泻之并针之出血,祛瘀通络。

随证选穴:肝气郁结加太冲。

气血亏虚

主症:头痛昏重,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劳则痛甚,舌淡,脉细弱。

分析:气虚则清阳不升,血虚则血不上荣故头痛昏重。气虚阳气难布,运化失职故神疲乏力,劳则加甚。血虚则面色不华。舌淡,脉细弱是气血亏虚之象。

治则:益气养血,活络止痛。

处方:取督脉,足阳明,太阴经腧穴为主。针用补法,并可用灸法。穴取百会、血海足三里、 三阴交、 气海

方义:百会可升提清阳之气,使气血上荣于头。足三里,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更配血海充养经血,气海生发元气,益气健脾。

随证选穴:心悸怔忡加神门大陵;食欲不振加中脘,头痛缓解后,酌灸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以补养肝血,振奋气血。

肝肾阴虚

主症: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痛酸软,五心烦热,遗精带下。舌红苔少,脉细无力。

分析: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海空虚故头空痛,眩晕耳鸣。肝肾阴虚,滋生内热,故五心烦热,肾府因虚失养,故腰膝酸软无力。肾虚精关不固,带脉失约故男子遗精,女子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是肝肾阴精不足之象。

治则:滋补肝肾。

处方:取足少阴经腧穴及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穴取百会、 太溪悬钟、 肾俞、 肝俞。

方义:督脉入络于脑,取百会调气血以荣脑髓。肾俞、太溪为俞原相配,补肾益髓。悬钟为髓之会可益髓健脑。肝俞补益肝气。

随证选穴:少寐加心俞,遗精带下加关元、三阴交。

【其他疗法】

耳针:枕、额、皮质下、神门。每次取一侧或双侧,泻法,留针20~30分钟,间隔5分钟捻转1次。或埋针3~7天。顽固性头痛,可取耳背静脉放血。

皮肤针:用皮肤针重叩太阳、印堂及阿是穴,放血。适用于风袭经络,肝阳亢逆引起的头痛。

【按语】

针灸治疗头风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与脑实质性病变作鉴别,以便及时治疗原发病。在治疗上除审因论治外,还应注意按部位论治。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咳嗽的针灸治疗

下一篇:痫病的针灸治疗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