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多动症,主要为受惊,而受惊却又来之于好多方面:胎育期受惊,母体不慎摔跌,或遇特殊事件恐惧,或体息中突闻怪声,或生产时为难产;婴乳期受惊,怪声干扰或摔跌;玩童期受惊,突遭大孩子的恐吓,或父母教育孩子给予打骂,使处在发育期的孩于心灵上受到创伤;或摔跌脑部,轻度震荡。
2.症状
不管到了什么地方,不安稳的到处乱跑,动动这,弄弄那。入学后,不安心听讲,与邻坐同学说闲话。或脚手不停地做小动作,影响别的同学听讲。不按时上学,或不按时回家,或随意登高爬低,或跌爬滚翻等。烦躁,不听话,夜里或尿床。
3.辨证施治
惊则生风,风性为动,动属阳,头为诸阳之首,故多动症在于脑。脑髓属于肾,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功能,即人体的遗传功能。因而,治疗多动症,在补肾、健脑、安神的基础上,并应调理胃脑功能。
配穴与手法:
合谷穴(泻)、列缺穴(补)、通里穴(补)、太溪穴(补)、复溜穴(补)、三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印堂穴(补)、百会穴(补)、太阳穴(补)、风池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关元穴(补)、肺俞穴(补)、厥阴俞穴(补)、补膈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按上列配穴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50~70次。手法缓,轻重以中轻。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与中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揉圈要清楚、有间歇。
方义解释:上列配穴,补肾取肾俞、太溪、复溜、关元等穴,配以头部数穴,则起健脑作用,并与合谷、列缺、通里穴配合,则兼安神。在此基础上,配其余各穴,调肠胃与活气血,以促进功能的恢复。
验案例证
唐X,男,13岁。住西安市吉祥村XXX研究所。1986年4月某日就诊。
主诉(母代诉):平时喜小动作,学习成绩不好,在学校不好好地听老师讲课,影响其他同学听课。因此,学校最近通知不让上学。以往,经儿童医院按小儿多动症治疗,服药有两年之久,仍不见效。
检查:面容呆,语言迟缓,吐字不够准确,发育不好,智力也差。
处理:合谷(泻)、列缺(补)、通里(补)、太溪(补)、三阴交(补)、足三里(补)、巨阙(补)、中脘(泻)、关元(补)、百会(补)、期门(泻)、肺俞(补)、厥阴俞(补)、膈俞(补)、脾俞(补)、肾俞(补)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70次。
本病,一周内点穴3次。在治疗的同时,曾询问其父母对孩子平时的教育方法,并要求家长治疗中进行配合,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减少其精神上的恐惧感。因而,治疗5次,大为好转。由家长着重教育,停止治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