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点穴百病点穴正文

中医点穴治疗呕吐

1.病因

伤食受凉,急性发作,胃痛剧烈者,为实症(即急性胃炎之类)。平时消化不良,胃内停食,遇到心情不愉快,而引起的慢性发作者,为虚症。

2.症状

胃部闷而疼痛,呕吐急,口中渴,吐酸水,喜冷怕热,脉洪而数,为实症。四肢冷,不想喝水,呕吐缓慢,日期较长,饮食后呕吐,精神极度疲倦,脉象无力,为虚症。总之,不论慢性或急性呕吐,服药也易呕出,很难发挥药物的全部作用,而点穴治疗呕吐的效果较好。

3.辨证施治

凡是呕吐病,都应引导胃气下降。急性,有内热者,多用泻法;慢性,病属寒症;多用补法,扶助正气,以除邪气。

配穴与手法:

1.急性咽吐:

(1)内关穴(补)、公孙穴(泻)、太冲穴(泻)、照海穴(补)、足三里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解热止痛,引导胃气下降。

轻重标准度:应用重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中度。

此手法,解热止痛,引导胃气下降。

(2)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抑制胃气之上逆,有助于前穴的疗效。

(3)补膈俞穴,手法重;泻中脘穴,手法轻。而后施行腹部振颤法。

点穴次序,按照以上排列顺序进行。

2.慢性呕吐:内关穴(补)、公孙穴(泻)、太冲穴(泻)、足三里穴(补)。背部用循压法。膻中穴(补)、中脘穴(泻)、气海穴(补)。腹部用振颤法。以上各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轻重标准度:上肢穴,应用轻度;下肢穴,应用重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中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中度。

方义解释:以上两组配穴,都是先点上肢的内关穴,补其穴者,顺其经脉,缓解其胸胃之苦楚。次则,取下肢阴经,用泻法。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用补法,仍以顺阳逆阴,以引胃气之下降,缓解中焦之紧张。而背部循压与补膈俞穴者,以抑制气之上逆。实症,泻照海穴,泻中脘穴;虚症,补膻中穴,补气海穴。并泻中脘穴;以降逆。此三穴之配合,为补中有泻之法。太冲穴,用泻法,能平肝止呕,阴虚者照海穴用补法,能滋阴利便。

呕吐,不论是受凉引起,还是积食生气引起,都会影响着肝胃,而转化为呕吐,因此,本病在治愈之后,既要注意饮食卫生,又要遇事不生气。这样,才可避免呕吐的复发。

验案例证

胡XX,女,50岁。住西安市XX街450号。1958年12月23日入院(内科)。1959年1月6日内科通知会诊。

患者,于1958年12月22日,吃饭后受凉,发冷,发烧,头昏,心口疼,呕吐黄色苦水。门诊时,经服中药无效。入院后,给予治疗,也未见效,呕吐未止,口又发干。在1959年1月6日8时50分,发现呕吐物内混有血丝,精神极度不好,常作嗳气长叹,嗜眠。会诊时,作点穴治疗。

处理:由于患者翻身不便,使其侧卧,先以背部循压法抑制,使患者气不上逆,继以轻手法,平揉、压放膈俞(补)、中脘(泻)、气海穴(补)各100次;胃部微作振颤法,再点足三里(补)、公孙(泻)、照海穴(泻)(因患者便秘手法略重,并点太冲穴(泻),以平肝,手法略重于前。

点穴后数小时,患者情况好转,第二日就能吃东西。

复诊(18日):呕吐停止,患者情绪安静,也不嗳气,能吃面条。

结果:本患者为急性发作的呕吐,由肝胃不和,兼受外感所引起。点穴治疗很快痊愈。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脾虚泄泻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血虚(贫血)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