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方剂中药方剂X正文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

柴胡汤--处方来源:《伤寒论》

【别名】柴胡汤、黄龙汤、三禁汤、人参汤、和解散

【组成】柴胡半斤,黄芩3两,人参3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3两(切),生姜3两(切),大枣12个(擘)。

【现代处方】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功效】和解表里。

【主治】伤寒少阳病,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头痛,舌苔薄白,脉弦数,或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杂病见少阳证者。妇人伤风,头痛烦热;经血适断,寒热如疟,发作有时;及产后伤风,头痛烦热。发热,耳暴聋,颊肿胁痛,胻不可以运。伤暑发疟,热多寒少,或但热不寒,咳嗽烦渴,小便赤;败毒瘀心,毒涎聚于脾,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为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岭南地毒苦炎,燥湿不常,人多患此状。瘰疬,乳痈,便毒,下疳,及肝经分一切疮疡。一切扑伤等证,因肝胆经火盛作痛、出血者。肝胆经风热,肿痛色赤。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1日3次。

加减: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1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4两半,栝楼根4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4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3两,温覆微汗愈。

【用药禁忌】忌发汗,忌利小便,忌通大便。

【药理作用】①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1;4:30):通过经四氯化碳造成肝损害的小鼠服小柴胡汤原方,证实该方能相当地抑制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害。②促进被损害肝细胞的修复《药学杂志》(1980;6:602):小柴胡汤可使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大鼠体内甾体类化合物的含量亦增高,从而促进被损害的肝细胞的修复。

【临床应用】1.伤寒少阳证:有人患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结,或者见四肢冷,又汗出满闷,以为阴证。予诊其脉沉而紧,予曰:此症诚可疑,然大便结,非虚结也,为少阴证,多是自利,未有秘结者。予谓此正半在里半在表。投以小柴胡汤得愈。

2.左胁痛(渗出性胸膜炎):吴某,男,36岁。形寒发热三天,咳嗽气促、左胁牵痛,胸闷欲吐,遍身酸楚,胃呆,口渴不欲饮,舌苔薄白,脉弦数。体温40℃。叩诊左下背部呈浊音。听诊呼吸音消失。胸透诊为左下渗出性胸膜炎。即用小柴胡汤加葶苈子6g,服药仅二剂,热退净、咳嗽胸胁痛大减。

3.热入血室:一妇人患伤寒,经水适来,谵语如见鬼状;且渴欲饮水,禁而不与,病势益甚。诊之脉浮滑,是热入血室兼白虎汤证也。即与水不禁,而投以小柴胡汤。此即仲景所谓其人如狂,血自下,血下自愈。病势虽如此,犹当从经水而解也。五六日果痊愈。

4.疟疾:一女子病疟,热多寒少。一医用药而呕,一医用药反泄。诊时疟利并作,且呕,脉之但弦。投以小柴胡汤加芍药,未至五帖,诸证并瘳。

5.久咳:孙某,女,47岁。从小咳嗽至今,历40年,每年秋末发作,冬季较甚,夏季自愈。发作期间,昼轻夜重,甚则难以入寐,痰多而稀,喉咙发痒。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9g,半夏9g,黄芩9g,党参9g,五味子9g,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水煎服。一剂便能安然入睡,四剂咳嗽已去大半,继服数剂而咳止。

6.李某,男,40岁。患病月余,口苦咽干,轻度黄疸,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胆红素3.6mg%。用小柴胡汤加茵陈金钱草。药服十八剂,诸症消失。

7.高热: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86例高热,其中呼吸系统感染36例,胆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9例,产后感染4例,败血症2例,肝炎3例,乙脑2例,伤寒2例,腮腺炎5例,菌痢3例。病程1-30天,平均15天。退热天数1-5天,平均3天。在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起初恶寒发热,时作时止,继则但热不寒,定时如潮,此后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在此期间,抓住上述三个热型之高热兼证(高热伴头痛眩晕,咳嗽胸闷;或口苦纳差;或汗出恶风小便难;或心胸烦闷;或恶心呕吐)之一者,即可投与本方加减。剂量及用法:高热用柴胡10-14g,党参10-30g,黄芩10-30g,甘草10-20g,半夏、生姜各10-20g,大枣10-30g;高热无汗,重用柴、芩,柴胡后下;高热微汗,重用柴、茶,等量同煎。汗出问题:大剂柴胡用于高热,每多汗出,“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当柴胡汤剂仿仲景再煎法时,服之可致无汗或微汗;当柴胡量倍于黄芩时,每可致汗。

【各家论述】1.《伤寒明理论》:柴胡味苦平微寒,黄芩味苦寒。《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邪在半表半里,则半成热矣。热气内传,攻之不可,则迎而夺之,必先散热,是以苦寒为主,故以柴胡为君,黄芩为臣,以成撤热发表之剂。人参味甘平,甘草味甘缓,邪气传里,则里气不治,甘以缓之,是以甘物为之助,故用人参、甘草为佐,以扶正气而复之也。半夏味辛微温,邪初入里,则里气逆,辛以散之,是以辛物为之助,故用半夏为佐,以顺逆气而散邪也。里气平正,则邪气不得深入,是以三味佐柴胡以和里。生姜味辛温,大枣味甘温。《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表邪未已,迤逦内传,既未作实,宜当两解。其在外者,必以辛甘之物发散,故生姜、大枣为使,辅柴胡以和表。七物相合,两解之剂当矣。

2.《医方考》:柴胡性辛温,辛者金之味,故用之以平木,温者春之气,故就之以入少阳:黄芩质枯而味苦,枯则能浮,苦则能降,君以柴胡,则入少阳矣;然邪之伤人,常乘其虚,用人参、甘草者,欲中气不虚,邪不得复传入里耳!是以中气不虚之人,虽有柴胡证俱,而人参可去也;邪初入里,里气逆而烦呕,故用半夏之辛以除呕逆;邪半在表,则荣卫争,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荣卫。

3.《古今名医方论》引程郊倩: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

4.《衷中参西》:小柴胡汤证,原忌发汗,其去滓重煎者,原所以减柴胡发表之力,欲其但上升而不外达也。

【附注】柴胡汤(《金匮》卷中)、黄龙汤(《千金》卷十)、三禁汤(《此事难知》)、人参汤(《得效》卷十一)、和解散(《伤寒六书》卷一)。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人参。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潮热,发于寅卯二时,先有微寒而热,有汗,脉弦。

【加减】若见恶寒身痛,加羌活防风;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饱闷,去人参,加枳壳厚朴;小便不利,加木通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川芎天麻、半夏。

【主治】少阳眩晕症,寒热,呕而口苦,头眩,脉弦数。

【加减】若恶寒,加羌活、防风;有火,加栀子黄连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云歧子脉诀》

【组成】柴胡半两,黄芩半两,五味子半两,制半夏半两,白芍药2钱半,人参2钱半,桑白皮2钱半。

【主治】肺伤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强,夜卧不安,脉象按之不足,举之有余。

【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喉科紫珍集》卷上。

【组成】柴胡8分,甘草5分,元参1钱5分,黄芩1钱,制半夏1钱,桔梗1钱。

【主治】少阳受病,头角、两耳前后结肿,耳鸣筋痛,寒热呕吐,烦躁。

【用法用量】水煎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治疹全书》卷下

【组成】柴胡、黄芩、薄荷当归茯苓、甘草。

【主治】月事过时见疹,邪热乘血虚入血室。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症因脉治》卷二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甘草。

【主治】吐血兼少阳经见证者。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笔花医镜》卷一

【组成】柴胡2钱,赤芍1钱5分,甘草1钱,半夏1钱,黄芩1钱5分,人参5分,生姜2片,大枣2个。

【主治】寒热往来,少阳疟疾,口苦耳聋,胸满胁痛。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石室秘录》卷一。

【组成】柴胡1钱,黄芩1钱,半夏1钱,陈皮5分,甘草1钱。

【主治】咳嗽头痛、眼目痛、口舌生疮等轻证。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女科切要》卷七

【组成】人参、花粉、黄芩、柴胡、甘草。

【主治】产后阴虚发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组成】柴胡、黄芩、人参、半夏、陈皮、知母、当归、地骨皮、白芍。

【主治】痘后往来潮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伤科秘方

【组成】柴胡1钱,桔梗8分,连翘1钱2分,花粉1钱5分,葛根1钱,黄芩1钱,广皮1钱,木通1钱5分。

【主治】跌打伤之后,感冒经风,发寒发热,头身皆痛。

【用法用量】加灯心10根,砂仁末5分,水煎服。

小柴胡汤--处方来源:《口齿类要》

【组成】柴胡1钱,黄连1钱半,半夏1钱,人参1钱,甘草(炙)5分。

【主治】肝胆经风热侮脾土,唇口肿痛,或寒热往来,或日晡发热,或潮热身热,或怒而发热胁痛,甚者转侧不便,两胁痞满,或泻利咳嗽,或吐酸苦水。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香芷汤

下一篇:小青龙汤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