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中药词典中药词典Q正文

牵牛子

末。每服三钱,白汤调服。(《张三丰仙传方》)

⒀治梅毒,横痃:白牵牛仁,每次五、六钱,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⒁治风热赤眼:黑丑仁为末,调葱白汤敷患处。(《泉州本草》)

【各家论述】

①李杲:牵牛子,……《本草》名医续注云,味苦寒能除湿,利小水,治下疰脚气。据所说,气味主治俱误矣。何以明之?凡药中用牵牛者,少则动大便,多则下水,此乃泻气之药,试取尝之,即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壮,渐渐不绝,非辛如何?续注家乃谓味苦寒,其苦寒果安在哉?若以为泻湿之药,犹不知其的也。何则?此物但能泻气中之湿热,不能泻血中之湿热。夫湿者水之别称,有形者也,若肺先受湿,则宜用之。今用药者不问有湿无湿,但伤食,或欲动大便,或有热服,或作常服,克化之药俱用牵牛,岂不悮哉?殊不知牵牛辛烈,泻人元气,比诸辛药泻气尤甚,以其辛之雄烈故也。今重为备言之,若病湿胜,湿气不得施化,致大小便不通,则宜用之耳,湿去则气得周流,所谓五脏有邪,更相平也。

②《汤液本草》:牵牛,以气药引则入气,以大黄引则入血。

③《纲目》:牵牛,自宋以后,北人常用取快,及刘守真、张子和出,又倡为通用下药,牵明之目击其事,故著其说极力闢之。牵牛治水气在肺,喘满肿胀,下焦郁遏,腰背胀肿,及大肠风秘气秘,卓有殊功。但病在血分及脾胃虚弱而痞满者,则不可取快一时及常服,暗伤元气也。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平生苦肠结病,旬日一行,甚于生产,服养血润燥药刚泥膈不快,服硝、黄通利药则若罔知,如此三十余年矣,时珍诊其人体肥,膏粱而多忧郁,日吐酸痰碗许乃宽,又多火病,此乃三焦之气壅滞

|<< << < 1 2 3 > >> >>|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牵牛子

下一篇:荃皮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