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湿燥咳嗽识

5、6月梅雨季,气候波动强烈,晴雨交替频繁,机体卫外不足,故发热、咳嗽患者颇多。发热易退,咳嗽却缠绵难解。此咳嗽夜重,气呛阵作,咳声不扬,痰黏白或淡黄量少,甚难咯出。若无痰,则可见咽喉干涩,但不思饮,或饮亦不解,伴见音哑、脘痞、纳呆、大便溏、口中干腻不爽,苔腻或白或黄,脉象初现寸关或寸关尺三部浮滑,但加压至中位,有濡、滑、满等象,后期脉象为气不浮,转呈濡满数、滑满数、郁满数、细濡数等。

此病按燥咳论治,予桑杏汤、沙参麦冬汤、二冬二母饮、清燥救肺汤等剂润肺止咳乏效。若按风热合邪论治,用华盖散、麻杏石甘汤、止嗽散、金沸草散等效果也不明显。以湿论治,用三仁汤、平胃散等剂效果也不甚好。病位在肺涉胃无疑,有风、热、湿、燥之证,如何致咳?

清代医家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伤燥门·秋燥论》篇中首开秋燥论,将燥与湿做了对立性的论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别。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喻嘉言认为燥与湿在病机上不可统一,并创清燥救肺汤清润宣通肺气,治疗秋燥咳嗽。吴瑭《温病条辨·三焦篇》有“补秋燥胜气论”一篇,根据沈目南《医征》之见,指出秋燥犯肺之咳,也可属凉者,治以轻祛其凉寒而宣肃肺气于上下,方选杏苏散。从此论治燥咳就有温开和凉润两个基本方法,但绝无与风湿相混之见。

湿燥咳嗽常见于温凉晴雨交替之季,多先因天气温热,肺受热气,又突然下雨降温,风凉挟湿外袭,寒凉之邪气凝滞肺中津液,且寒凉闭肺,故气道、肺络中既有凉湿又缺津液滋润而局部化燥。患者咳痰黏、少、难咯,病情久延难愈,口腻,苔腻,兼脘痞、纳少、便溏等中焦湿化不利症状。患者脉象中含有濡、滑、满气,系湿性从水,又易凝碍气机运行,因而其脉软濡或充盈饱满。咳嗽痰量少、黏、绵绵不断,以及患者气道中异物滞蓄感,是湿浊腻滞气道和燥气干涸气道共同作用以致气机痹滞与气化受抑之故。

湿燥合邪在不同个体身上会有偏胜,如苔白腻白滑,口腻不干,痰白稠不黄,脉细濡浮滑,大便溏泻者湿胜;干咳阵作,夜间气呛甚,痰甚少或无痰,口干咽燥,声哑重,苔腻而黄少津,脉滑数脉力偏重者燥胜。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孙桂芝常用药对撷英

下一篇:参术调中汤释义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