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治腹泻案

“痰泻”之名,见于明代《医学入门》,一则大便黏液鱼冻样在形态上似痰,二则从病理因素认识为痰湿作祟,治法亦从痰入手。

何某,男,43岁。下黏液鱼冻样便7月余。患者7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少腹隐痛,腹部怕冷,肠鸣辘辘,受寒辄甚,大便日行1次,夹有黏液,有时如鱼冻,泡沫多。查大便常规示黏液(++),白细胞(-),脓细胞(-),曾予抗炎药、肠道益生菌等治疗后症状可缓,但停药即发。后行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刻诊:大便日行1次,质地稍溏,黏液较多,有时如鱼冻样,色白,未见脓血,偶下腹隐痛,受寒则诸症加重,纳谷欠馨,体重未减。平素工作压力较大,应酬频繁。查体:腹软,下腹部轻度压痛,肠鸣音不亢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根微腻,脉细弦。证属肝郁脾虚、痰湿内停之证,予抑肝健脾、温化痰湿治之,先予痛泻要方合二陈汤加减治之,以观后效。

处方:白术10克,炒白芍15克,防风6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藿香15克,生薏苡仁30克,冬瓜子30克,黄连2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5克,高良姜5克,莱菔子15克,炙甘草3克。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二诊:服药2周后,药后恙减,大便黏液不显,日行1次,腹鸣、少腹痛均减,但受凉或外出进食后偶见黏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中有裂纹,脉细濡。治从原法,佐以健脾气养脾阴之药。处方:太子参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6克,炙甘草5克,煨木香6克,藿香10克,黄连2克,炙鸡内金10克,佛手10克,车前草20克,生薏苡仁30克,乌梅10克,焦山楂15克,焦神曲15克。14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

服药半月,大便正常,日行1次,未见黏液,腹鸣腹痛消失。在此基础上,稍事加减,1剂服2天,症情平稳,并嘱改善生活方式,条畅情志,减少外出应酬,避免受凉。

按:该患者经肠镜检查未见结肠器质性病变,当属肠易激综合征之病。该病属中医“泄泻”之范畴,因大便带有黏液如鱼冻样,可诊为“痰泻”一病。“痰泻”之名,见于明代《医学入门》,一则大便黏液鱼冻样在形态上似痰,二则从病理因素认识为痰湿作祟,治法亦从痰入手。该患者平素应酬频繁,酒食不节,脾胃受戕,脾运失司,故湿邪内生,聚而成痰,蕴于肠道,传导失司,则大便溏稀,夹有黏液;而痰湿的生成与脾关系密切,古有“脾为生痰之源”一说。加之患者工作压力较大,肝气失疏,横逆犯脾,则腹鸣腹痛。故此案当辨为肝郁脾虚、痰湿内停之证,病位在肠,与肝脾密切相关。痰、湿为阴邪,属寒,“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多用温中化湿之法。故本案当拟抑肝健脾、温化痰湿之法。患者腹部怕冷、受寒加重,舌淡、脉细为脾阳不足、痰湿内蕴。又有少腹隐痛、脉弦等表现,《医方考》云:“痛责之于肝,泄责之于脾,肝责之于实,脾责之于虚。”所以,有肝郁气滞的一面,处方要标本兼顾。

方中用痛泻要方疏肝健脾止泻,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焦山楂、焦神曲、莱菔英健脾助运,高良姜温化痰湿,薏苡仁、冬瓜子健脾化痰,反佐黄连,以制诸药之温燥。二诊时痰湿已去大半,肝气亦平,故转投健脾养脾,太子参、煨木香、乌梅、鸡内金等品以期固本培元。

治疗痰泻常用陈皮、半夏、薏苡仁、冬瓜子、桔梗、茯苓等药,运脾与健脾相结合,常用方剂为平胃二陈汤。该案患者痰与湿相较,痰多而湿气不著,故未用苍术厚朴等燥湿之品。用薏苡仁、冬瓜子治疗痰泻,薏苡仁健脾止泻,冬瓜子化痰排脓,合用善治内痈诸症,如《备急千金要方》中治肺痈之苇茎汤中同时使用两药,而痰泻之症状常与内痈之痰相近,用之对减少大便黏液的症状效果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防风的使用,痛泻要方中防风虽为抑肝,然也寓久泻参用祛风之意。防风为祛风之药,辛温而燥,燥能胜湿。如李士材言:“地上淖泽,风之即干。” 常引此法,治久泻效果佳。现代研究表明大便黏液、黏冻等多因结肠慢性炎症所致,可能为大肠分泌黏液过多或食物过敏因素导致,防风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并能调整肠道平滑肌功能作用。总之,治疗痰泻一病,以健脾、抑肝、化湿、祛痰等法为主,结合具体辨证,总能随证治之。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疏肝清热治失眠

下一篇:黄连膏外敷治甲沟炎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