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女,42岁,因失眠半年余,加重12天,而于2008年7月25日初诊。患者6个月前因与人发生口角,气恼过度,愤懑不平,情志不畅而致失眠。发病后曾经去当地某医院检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诊断为“神经衰弱”,予服“复方地西泮片”“健脑补肾丸”“天王补心丹”等多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遂改服归脾汤加减治疗半个月余,亦未见明显效果,故自行停服剩余中药来诊。
症状:少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烦躁易怒,头晕脑涨,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诊断为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治宜疏肝清热,佐以养心安神。
处方:柴胡10克,青皮10克,香附12克,枳实10克,川楝子10克,郁金10克,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车前子10克,大黄6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夜交藤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6克,甘草10克。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服上方7剂后,夜间睡眠状况有所改善,烦躁易怒、头晕脑涨、耳鸣、目赤、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状亦有所好转,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将上方中夜交藤增至12克,酸枣仁增至15克,以增强养心安神之功。共服18剂,愈。
失眠,中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等。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因,情志刺激等因素与该病有密切关系。本例患者因气恼过度,情志不畅而致失眠。辨证为肝郁化火,郁怒伤肝,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心神被扰,故出现失眠及其他一系列伴随症状。在治疗方面,应以疏肝清热为主。方中柴胡、青皮、香附、枳实、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气;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泄热;加车前子、大黄以利热走二便;龙骨、牡蛎、夜交藤、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清热,养心安神之功。药症相符,故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