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豆蔻是印度咖喱的主要原料之一,而在中国,除用于调味料外,主要当作药材。李时珍《本草纲目.豆蔻》中讲:“南人多采花以当果,尤贵其嫩者。”又引刘恂《冷表录异》:“南人取其未开大者,谓之‘含胎花’,以盐水淹藏入甜糟中,经冬,如琥珀色,辛香可爱,用为鲙,无以加矣。”豆蔻的最佳食用部位是未缇而又即将绽放的花蕾,花朵中有花房(即胎),采下来浸入含盐的甜酒酿中,经过一个冬天就成了上佳的调味料。显然,所谓“豆蔻年华”就是“含胎花”,将其化作人,应该是婚前青少女,按中国古代女子婚龄“十五而符,二十而嫁”,就是讲女子十五安成年,允许出嫁,而到二十岁必须出嫁。杜牧所遇歌妓是个早熟的少女,于是杜牧诗曰“娉娉袅袅十三余”。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拥鸳衾梦绕巫山,但豆蔻含胎可怜。”这“豆蔻”不是“十三余”,而是一位新娘子了。所以,“豆蔻”年华正确的释义是未婚青少女,古人婚龄较小,于古人,“豆蔻年华”可以指十六七岁以下的未婚青少年。
豆蔻花盛开,繁花如烟,艳丽深浓,丁香轻软,每一束都结着同心的花瓣。豆蔻年华,青春如歌,旖旎岁月,与你相约携手共惜。江中小州栖息着对对鸾鸳,在如镜般的澄碧上映出翩翩倒影。茂密的树林洒下一片绿荫,仿佛隔开了蒙蒙如丝的细雨,如痴如醉。把你留在我的心画里,情浓两双双,不语乱世尘俗。只画一个你,只缘一个我,瞥见回眸,嫣然巧笑,缘来是你!
“豆蔻年华”在文学里是比喻娉婷少女的常用词,如杜牧《樊川文集》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二月初豆蔻花正含苞待放,因而诗人借用“豆蔻稍头二月初”来比喻“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少女,言其年少而体态柔美,自此后人们便常以“豆蔻年华”一词特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少女。在古老的中药里也有“豆蔻”,以“豆蔻”为名的中药有四味,即白豆蔻、草豆蔻、红豆蔻和肉豆蔻。四药均富含挥发油,具芳香之气,性温而作用于中焦。因其名称相近,功用类同,临床应用大致相同。现分别介绍如下。
白豆蔻:又名圆豆蔻、白蔻仁,始载于《本草拾遗》。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性味辛温,入肺、脾、胃经,有化湿温中、行气止呕之功,尤以“温化”见长。常用于治疗湿阻脾胃、湿阻气滞或脾胃虚寒之胸脘胀满、不思饮食、反胃呕吐、舌苔浊腻等症。
草豆蔻: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豆蔻的干燥近成熟种子。和白豆蔻有同样性味与归经,具健脾燥湿、温中行气之功,尤以“温燥”见长,主要用于治疗寒湿阻滞脾胃或脾胃虚弱所致的胸脘满闷、呕逆、腹泻腹痛等症。
红豆蔻:首载于《开宝本草》。为姜科植物大高良姜的干燥成熟果实,外表呈红棕色。其性味辛热,有温中散寒,醒脾解酒之功,尤以“温里”见长。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以及饮酒过多所致的呕吐等症。
肉豆蔻:又名玉果、肉果等,为肉豆蔻科常绿高大乔木肉豆蔻的成熟种仁,首载于《药性论》。其性味辛温,入脾胃、大肠经,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之功,尤以“温涩”见长。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气滞或脾(肾)阳虚所致的久泻、五更泻、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症。
药理研究表明,豆蔻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制止肠内异常发酵,消除胃肠积气,芳香健胃,并能止呕,为临床常用的帮助消化、促进胃肠动力药。《本草纲目》言“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泻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南地卑下,山岚烟嶂,饮啖酸成,脾胃常多寒湿郁滞之病,故食料必用,与之相宜。然过多亦能助脾热,伤肺损目”,故使用时应注意。(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元成)。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