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常识医案心得正文

经络理论研究四方向

经络理论研究是中医针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却成效不显。实践告诉我们,如果不理清研究思路,不明确研究对象,不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经络理论研究就难免陷入盲目的境地,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困难的。笔者在此提供几点意见。

  整理古籍,挖掘古代经络理论

经络理论创立于我国古代。研究经络理论,必须溯源穷流。回归经典,从丰富的古代中医文献中寻求经络理论研究的思路,这是必要而有益的。先看看经络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无论是从古典文献记载还是从认识论推理,经络概念的前身是“脉”。从古典医籍文献来看,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两部医书(较之《内经》成书年代为早),均是对“脉”的认识;从古代实践活动考察,无论是原始生活的“茹毛饮血”,还是日常劳作中的体表损伤出血,都会引起人们对血的认识,继而认识血脉。血和血脉都是有形之物,易于观察并易形成一致的认识。对经气和经络的观察就不容易,尤其是形成经气和经络理论就更难了。古代医家认识经络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基本认识轨迹是从有形之血到无形之气,从有形之脉到无形之经。这里有个重要方法使之实现了这一认识上的跨越,就是提出过渡性概念,架起认识上的桥梁。在“血”与“气”认识之间提出了“血气”的概念,在“血脉”与“经络”认识之间提出了“经脉”的概念。《内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是这一认识的典型表述。正是有了“血气”和“经脉”的认识,才可能形成经气和经络的概念。古代医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是渐进式的,不是推翻性的。这是现代经络理论研究需要传承的。

  建立经脉和血脉两大系统

在古代医疗实践中,人们认识到了血脉,进而认识到了经络。然而,中医理论对血脉的论述是不系统的。《内经》有“脉者,血之府也”、“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为脉”的认识,将脉归为奇恒之腑类。脉是血行的通道,血中有气。脉的这一概念是清楚的,也是正确的。问题是如果经脉和血脉都具有运行气血的功能,都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那么如何区别两者之不同呢?古代对“脉”虽有认识,但往往将“脉”与“经”合为一体,没能创建独立的血脉系统,更没能构建完善的血脉理论体系。经脉与血脉是不同的两大系统。《内经》不仅有“经络”、“经脉”的认识,而且提出了“经气”的概念,并集中在“气”的认识上。“真气者,经气也”(《素问·离合真邪论篇》);“索气于胃胳,得气也”(《灵枢·热病》);“经气已至,慎守勿失”(《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等等。经气是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针灸临床强调的气至、得气、候气、催气、行气、守气等,均言气,不直接言血。显然,经脉与经气密切相关。根据《内经》“脉者,血之腑也”、“心主血脉”、“肺朝百脉”等记载,血脉与血密切相联。可以认为,经脉与经气同在,血脉与血共存。无论是从经络系统的组成结构的特点分析,还是从古今经络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来看,将经脉与血脉分开认识、构建经脉和血脉两大系统很有必要。这既是经络理论的学术问题,也是经络理论研究的方法问题。

整体与局部结合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一大特色。经络理论研究要坚持整体观。中医学也注重局部观察,因受古代科技水平所限,中医学对人体局部的了解是不足的。现代医学以还原论为指导,借助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对人体局部观察很细致,这是其长。现代经络研究,常常借助现代医学方法和手段。从方法学讲,取中西医之长,整体与局部结合是必要的。经络理论研究,首先要研究经络,必然涉及经络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古典医籍对经络的认识,常常是将经络的结构和功能融为一体论述的。《灵枢·本输》载:“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这是很典型的经络整体观的描述,涉及到经络结构特点及经络与脏腑、腧穴、自然的联系。经络结构是四维空间,有宽度(阔数之度)、深度(浅深之状)、长度(高下所至),并与时间季节相关(四时之所出入)。现代经络研究分工很细,往往在某一个侧面研究很深,或试图在局部寻找到经络特有的物质结构,或只探求经络的联络作用及其机理,很少在整体与局部结合、结构与功能统一上下功夫。

  从已知结构和功能入手

现代经络研究似有明显倾向,即追求运用高、精、尖技术,试图了解与经络有关的人体未知世界。这有必要,但不是唯一道路。借助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研究中医(包括研究针灸经络),最常见的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手段。现代医学在认识人体、防治疾病上科学先进,确有其长,尤其在对人体微观结构的认识方面,相当清晰。运用现代医学理论知识研究中医,也需要采取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从形态学上看,与经络分布部位有关的组织结构是清楚的;从生理学上看,人体各系统的功能也基本清楚。在方法上应注意两点,一是从已知结构的已知功能人手,注重已知结构之间的联系,如神经系统与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的联系;二是从现代医学尚未注意到的人体生命现象着手,弄清这些现象的本质,如对得气、气至病所现象的研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 中知人事(下)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