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二九)神伤于上。精败于下。心肾不交。久伤精气不复谓之损。内经治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阴之议。然必纳谷资生。脾胃后天得振。始望精气生于谷食。自上秋至今日甚。乃里真无藏。当春令泄越。生气不至。渐欲离散。从来精血有形。药饵焉能骤然充长。攻病方法。都主客邪。以偏治偏。阅古东垣丹溪辈。于损不肯复者。首宜大进参术。多至数斤。谓有形精血难生。无形元气须急固耳。况上下交损。当治其中。若得中苏加谷。继参入摄纳填精敛神之属。方今春木大泄。万花尽放。人身应之。此一月中。急挽勿懈矣。
参术膏 米饮调送。
此宁神固精。收摄散亡。乃涩以治脱之法。
又 半月来。服桑螵蛸散以固下。参术膏以益中。遗滑得止。其下关颇有收摄之机。独是昼夜将寝。心中诸事纷纷来扰。神伤散越。最难敛聚。且思虑积劳。心脾营血暗损。血不内涵。神乃孤独。议用严氏济生归脾方。使他脏真气。咸归于脾。今夏前土旺司令。把握后天。于理最合。归脾汤。
又 立夏四日。诊左脉百至余。颇有敛聚之意。右关及尺。芤动若革。按脐下过寸。动气似若穿梭。此关元内空。冲脉失养。而震跃不息。此女子胞胎。男子聚精之会也。大凡内损精血形气。
其胃旺纳食者。务在滋填。今食减不纳。假寐片晌。必烦惊惕。醒而汗。自述五心热炽。四肢骨节热痿如堕。明是阴精内枯。致阳不交阴。转枯转涸。自下及中至上。前投桑螵蛸散。固涩精窍。遗滑经月不来。奈寝食不加。后天生气不醒。 浓填补。于理难进。即参术甘温益气。又恐益其枯燥。宜参生脉以滋三焦。晨进人乳一杯。使气血阴阳。引之导之。迎夏至一阴来复。早用人乳一盏。隔汤炖热服。午后略饥。用生脉四君子汤。
又 一月来。虽经反复。参脉症形色。生阳颇有根蒂。近食蚕豆滞气。腹中微膨。食后口味酸浊。
是久卧重者。脾阳运动之机尚少。而火升心烦。动气汗出遗精。虽减于昔。未得平复。总是内损已深。若调治合宜。只要精气复得一分。便减一分病象。长夏脾胃主令。培土助纳为要。而精气散越。仍兼摄固之法。刻下味酸微膨。补脾少佐疏胃宜晚进。其早上另制补摄丸剂。益脏真以招纳散失之气。(晚服方)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广皮 麦冬 五味 神曲 麦芽 炒黄柏(早上丸方) 人参 桑螵蛸 白龙骨 淡苁蓉 五味 芡实 茯神 枣仁 金箔 金樱膏丸。淡盐汤送三四钱。
又 形色有渐复之象。较之夏至。病去三四。但诊右脉弦大。尚少冲和。左脉细促未静。谷进运迟。有吞酸 胀。寐中仍欲遗精。此中焦之阳。宜动则运。下焦之阴。固则能守。乃一定成法。
午后服异功散加炒谷芽。(晨服)遗症固涩下焦。乃通套治法。想精关已滑。涩剂不能取效。必用滑药引导。同气相求。古法有诸。
牛骨髓 羊骨髓 猪脊髓 麋角胶 白龙骨 生牡蛎 熟地 萸肉 茯神 五味 山药 芡实 湖莲 远志 砂仁胶髓代蜜丸。晨服四钱。秋石二分化水下。
毛(二六)长夏暑温热郁。都令脾胃受伤。色黄神倦。气分自馁。因有遗泄一症。在盛年阴虚为多。及询纳食未为强旺。遗发必劳烦而来。脉象非数搏。议以养脾立法。归脾去黄 桂圆加益智龙骨。
项 脉左弱右弦。色黄食少。腹胀便溏。常有梦遗泄。此非阴柔涩腻可服。用煦阳以涵阴。
生菟丝子 覆盆子 蛇床子 五味子 韭子 益智仁(煨) 补骨脂 龙骨 建莲粉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