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痢
炒当归 生白芍 肉桂 炒山楂 青皮 茯苓
沈 议堵截阳明一法。(阳明不阖)
人参 炒白粳米 炮姜 赤石脂
某(六四) 高年下痢。痰多舌干。脉右空大。神困音低。乃脾肾两亏。二气交虚。有年致此。恐非宜。(脾肾兼虚)
人参(一钱半) 菟丝子(一钱半) 赤石脂(三钱) 炮姜(一钱半) 茯苓(三钱) 木瓜(一钱)
王(五十) 久痢久泻为肾病。下泻久而阴伤气坠。四神丸治脾肾晨泄。辛温香燥皆刚。佐入五味酸柔。不过稍制其雄烈。此肛坠尻酸。乃肾液内少而气陷矣。腥油肉食须忌。
熟地 禹余粮石 五味子
蒋(五一) 久痢用辛甘温而效。是脾阳久伤。治由东垣法极是。述食血腥。滑必便溏。四肢忽有肉疹。
营卫内应脾胃。气血未得充复。五旬外。下亦怯。用脾肾两补。
人参 山药 茯苓 湖莲 芡实 补骨脂 苁蓉 萸肉 五味 巴戟 菟丝 覆盆子
某 下痢腹痛舌干。肛坠。痢伤阴也。(痢伤阴液)
熟地炭 炒归身 炒白芍 炒楂肉 茯苓 炙草
某 滞浊下行痛缓。议养阴通腑。
生地 阿胶 丹皮 山栀 猪苓 泽泻
孙 脉左数。下利。腹不甚痛。暮夜微热。所伏暑热。乘阴虚下陷。是清热理脾不效。当摄阴升阳。
熟地炭 当归炭 山楂炭 炒黑麦芽 炙黑甘草 防风根炒黑升麻。
又 照方去山楂麦芽加人参焦白芍。
又 泻痢久必阴损液耗。此口渴微咳。非实火客邪。与甘酸化阴。
人参 山药 炙草 炒乌梅 木瓜 炒湖莲肉
蔡 脉右数。左细数。面垢舌燥。白苔点点。肌肤甲错。左胁动气。伏暑当秋凉而发。初病如疟。当从苦辛寒法。里邪炽烈。变为下痢。胃津被劫。阴液大耗。昔贤于热病液涸。急以救阴为务。苟胃关得苏。渐以冀安。否则犯喻氏所指。客邪内陷。液枯致危之戒矣。复脉汤去姜桂麻。
又 酸甘化阴法。
人参 生地 乌梅 炙草 麦冬 木瓜
鲍 痢久。阴液消亡。无以上承。必唇燥舌干。奈胃关不和。善噫难饥。此由阴腻柔剂所致。择其不腻滞者调之。
人参 炙草 炒白芍 炒乌梅肉 炒麦冬 茯神
周(五十) 痢后气坠。都主阴伤。但嗔怒不已。木犯土。致病留连。摄阴之中。聊佐和肝。
熟地 茯苓 炒山楂 炒乌梅 木瓜
某 阴液涸。则小水不通。胃气逆。则厌食欲呕。此皆痢之款症也。治以中下二焦为主。议理阴煎。
熟地 白芍 附子 五味 炮姜 茯苓
吴(三十) 痢久阴伤腹痛。肛门坠胀。秋病入冬不愈。已属休息症。和阴剂中。仍有升降。仿东垣法。
炒熟地 炒当归 炒白芍 炙草 生山楂 生谷芽
陈(三七) 泻痢久则伤肾。多见下焦沉坠。先伤在阴。刚药不效。(久痢伤肾下焦不摄)
人参 鹿茸 菟丝子 茯苓 舶茴香 制补骨脂 砂仁
张(五一) 晨泄痢血属肾病。无痛坠等因。用黑地黄丸。
范 泻痢起于长夏。医谓时令湿热。胃苓汤。芩芍法。固非谬讹。因高年肾阳肝阴先亏。使客气内扰阻遏。中流乏砥柱坐镇。致狂澜滔天耳。病经两旬不减。重阴无阳。验诸神识尚清。其外邪为少。而内损为多八脉无权。下无收摄。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上一篇:顾植山治疗鼻炎医案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相关链接
精彩推荐
图片文章
网站搜索
最新文章
拼音索引
[中药词典]
[中药方剂]
疑难杂症
- 癌症肿瘤
- 病毒性肝炎
- 肝硬化
- 脂肪肝
- 酒精肝
- 肝腹水
- 痛风
- 甲亢
- 糖尿病
- 癫痫
- 失眠
- 面瘫
- 偏头痛
- 抑郁症
- 更年期综合症
- 面肌痉挛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神经衰弱
- 脊髓空洞症
- 白内障
- 青光眼
- 黄斑变性
- 眼底病变
- 黄斑裂孔
- 眼底出血
- 视神经萎缩
- 玻璃体浑浊
- 视网膜色素变性
- 心肌炎
- 白塞氏病
- 红斑狼疮
- 干燥综合征
- 硬皮病
- 风湿类风湿
- 坐骨神经痛
- 股骨头坏死
- 骨髓炎
- 腰椎间盘突出
- 强直性脊柱炎
- 颈椎病
- 间质性肺炎
- 慢性结肠炎
- 慢性胃溃疡
栏目导航
帮助中心
- 客服电话:010-87876186
- 客服QQ:13007415
- 邮件地址:zhzyw@zhzyw.org
- 投诉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