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网
首页 --> 中医常识 --> 医案心得 -->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痢

《临证指南医案》卷六 痢

夏秋之痢。总由湿热积滞。与伤寒传入三阴之痢不同。
亦郁。腹痛泻积。无非湿热之化。此分消利湿则可。若以表药。则伤阳气矣。
    茯苓 陈皮 浓朴 木香 炒扁豆 炒山楂
    又 协热下利。粘腻血水。是肠胃中湿热之化也。
    北秦皮 白头翁 茯苓 泽泻 炒银花 益元散

    某 春温内陷下痢。最易厥脱。
    川连 阿胶 淡黄芩 炒生地 生白芍 炙草

    王 热毒逗留不化。潮热下利。
    川连 黄芩 炒白芍 茯苓 泽泻 木瓜

    张(三三) 江南地薄气弱。夏季食物内蕴。时令热迫内聚。湿热赤痢。入冬不愈。皆饮食不忌之累。宜淡薄滋味。(血痢)
    生茅术 浓朴 南山楂 草果仁 樗根皮 槐花 广皮 银花
    又 痢血三月。昼痢夜止。肛门欲坠。以气陷门户不藏。
    人参 当归 白芍 肉桂 炙草 白术 广皮 煨姜 南枣

    某(二四) 血痢半载。少腹痛。六味地黄加炒楂肉炒延胡。

    某 血积痛痢。起于夏令。秋半不减。明是湿热滞于肠胃。久延。面色消夺。右脉搏大。乃痢症所大忌。稍通积聚。兼以和血。
    酒炒大黄 川连 黄芩 丹皮 肉桂 归身 白芍 生甘草

    袁(二七) 久痢。腹疼。下血。
    生黄 (三钱) 生白术(三钱) 炒归身(一钱) 炒楂肉(二钱) 炒地榆(一钱半) 广皮(一钱)浓朴(一钱) 羌活(五分) 防风根(五分)

    朱(三九) 下痢带瘀血。肛中气坠。腹不痛。
    炒黑樗根皮(一两) 生茅术(一钱) 生黄柏(一钱) 炒黑楂肉(三钱) 炒黑地榆(一钱半)炒焦银花(一钱半) 赤苓(三钱) 猪苓(一钱半)

    某 痛痢不爽。已有血下。暑湿不独在气分。且积劳茹素。攻夺宜慎。
    当归 白芍 南山楂 浓朴 草果 炮姜

    某 脉缓。脐上痛。便稀溺短。此乃湿郁脾胃之阳。致气滞里急。宗古人导湿分消意。(阳虚气滞)
    生茅术 广皮 浓朴 官桂 飞滑石 茯苓 猪苓 泽泻 炒山楂

    张(五七) 脉沉伏。久痢腹痛。畏寒少食。气弱肠滞。以温通方法。
    熟附子 生茅术 生大黄 茯苓 浓朴 木香
    又 温下相投。肠滞不通。皆因腑阳微弱。古贤治痢。不离通涩二法。
    当归 肉桂心 茯苓 浓朴 南山楂 生麦芽

    王(六二) 平昔温补相投。是阳不足之体。闻患痢两月。不忌食物。脾胃滞壅。今加呕恶。夫六腑宜通。
    治痢之法。非通即涩。肛肠结闭。阳虚者。以温药通之。
    熟附子 制大黄 浓朴 木香 茯苓皮

    范(二七) 痢称滞下。谓有滞必先痛后下。况病起不慎口腹。阳气窒塞。积聚留着。试阅前方。宣通者有效。守补则病剧。六腑皆以宣通为用。
    附子 大黄 茯苓 浓朴 生草果 广皮
    又 温下已效。肠胃留滞。都因阳不主运。再佐理气兼之。
    附子 制大黄 茯苓 广皮 浓朴 生益智 木香 猪苓

    李 痢将两月。目微黄。舌白口干。唇燥赤。腹满。按之软。竟日小便不通。病者自述肛门窒塞。努挣不已。仅得迸出粘积点滴。若有稀粪。自必倾肠而多。思夏秋间暑湿内着为痢。轩岐称曰滞下。谓滞着气血。不独食滞一因。凡六腑属阳。以通为用。五脏皆阴。藏蓄为体。先泻后痢。脾传肾则逆。即土克水意。然必究其何以传克之由。盖伏邪垢滞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010-87876186(咨询时间:上午8:30-下午5:00)

分享到:

本页关键字:临证指南医案  痢症  湿热食积 免费索取疾病资料

上一篇:顾植山治疗鼻炎医案        下一篇: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

>> 返回医案心得页面    >> 返回首页

中医中药网整理

>> 更多专家请点击免费预约中医专家(轻松预约到专家)

图片文章

特别链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健康网站

合作网站

关于我们 | 投稿启事 | 网站导航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意见反馈 | 申请合作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声明 | 求医问药 | 中医家园 | 高级搜索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 2003-2012 zhz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热线 010-87876186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投诉电话:010-87876186 举报邮箱:tousu@zhzyw.org
版权所有:中医中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