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在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里,开宗明义就谈到人怎样才能“尽终其天年”,天年,即天赋的自然寿命,《黄帝内经》认为人类的天然寿命应该有100岁。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开篇就是要回答:上古之人为什么能活一百多岁?黄帝观察到,上古的人都能度过100岁而形体运动一点都不衰退,还是跟年轻时候一样;现在的人却到50岁的时候,动作就开始衰退了,而且很难活到100岁。这是什么原因呢?
“知道” 尽终其天年的起点
养生的第一大总原则,就是“道”——知“道”、体“道”、合于“道”。
首先,是上古之人“知道”,所以活到一百多岁。这个“知道”不是今天所说的“知道不知道”的“知道”,在古代“知道”是两个词“知”和“道”。“知”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了解、懂得、通晓、明白、掌握;“道”这里是名词。“道”,这里指“养生之道”,即养生的总原则。
光“知道”是不够的,还要“做到”。“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只有“知道”并且“做到”,才可以“尽终其天年”。
那么,这个“道”(养生的总原则)是什么呢?《上古天真论篇》给出的解释就是八个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就是“效法阴阳的大规律,与术数相和谐”。这里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
法于阴阳 尽终天年的前提
“阴阳”是《黄帝内经》的总纲领,“阴阳”的观念来源于《易经》,虽然《易经》的原文没有提到“阴阳”两个字,但《易经》通过两个符号“阳爻”和“阴爻”,表达了阴阳思维,即以连续的横线段为阳爻,代表阳,以中间断开的横线段为阴爻,代表阴。《黄帝内经》说,要想养生,首先要搞清楚“阴阳”。
现在谈到养生,说法各种各样,层出不穷。其中有一些甚至是荒谬的、误人的,比如不分具体情况的喝绿豆汤等。这类稀奇古怪的“伪养生”说法都犯了一个基本错误,那就是没有分别阴阳。
人的体质是分阴阳的,人的健康情况、疾病情况等都是分阴阳的,食物、药物也都是分阴阳的,不同的人不可能都吃同一种食物或药物就能有利于健康。而且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和天地日月的阴阳变化相符合,比如人的作息、起居、饮食、运动都要效法一天的昼夜旦夕、一个月的晦朔弦望、一年的春夏秋冬等,这些阴阳变化规律不能违背,一旦违背,必定生病。
和于术数 尽终天年的技术
术数的“术”是技术,“数”也不是今天通常意义的数字,而是指“方术”。在古代,这些方法、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于术数”,就是养生的各种方法、技术都要与阴阳大规律相吻合、相和谐。
其实,“术数”就是阴阳的具体体现。以数字为例,中国古代有十个数字。这十个数字不是零到九,而是一到十。其中五个阳数、五个阴数,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二四六八十为阴数,所以,数字就是阴阳的体现。因此,当“和于术数”时,养生的总原则就不再是抽象的、虚空的,它就实实在在地表现在每一个人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当中了。具体而言,就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经历的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食饮有节,上古的人懂得养生之道,饮食是有规律的,是有节制的。
第二个是起居有常,起居不仅仅是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常度,不能乱来瞎搞。
第三个是不妄作劳,就是指劳动、运动是不过度的,“劳“(劳形、劳神)要守常规,要适度,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
第四个是形与神俱,即形体和精神是合在一起的。前面三条主要讲的是形,这里主要讲神,讲形神合一,神离不开形,形也离不开神。形是神的依托,神是形的主导。
这四个方面包括一个人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养生,说到底就是在这四方面作文章、下功夫。只要这四个方面都能做到,就能像上古之人一样,都能度过一百岁。
阴阳中和 尽终天年的核心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八个字再进一步精炼,就提炼出养生的一大基本原则,即“阴阳中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阴阳中和”,从儒释道三家来看,都在讲“中”、讲“和”,儒家讲“中庸之道”,道家讲“中道”,佛家讲“中观”,儒家讲“仁和”,道家讲“柔和”,佛家讲“圆和”。而中医更是讲调和致中。
所以,中医养生,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医养生的原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体现。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快乐,要想长寿,最重要的就是要“阴阳中和”。
阴阳中和的“和”,就是指和谐,具体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要与大自然和谐,即天人合一。天和人的关系中,天是阳,人是阴。阳主阴从,大自然为阳,是起主导作用的,人为阴,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所以,中国人认为人要服从大自然。人不能破坏自然、违逆自然规律,天地自然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一旦人不尊重自然,破坏自然,结果怎样?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雾霾肆虐,导致各种健康问题接踵而至。这在中医学看来,都是天人不和的后果。
要与社会和谐、与其他人和谐,这叫人我合一。在人与我这一对关系里,谁起主导作用?当然是自己,自己和别人的矛盾是谁造成的?是自己。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战胜了世界。所以,人我和谐的落脚点在“修己”——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然后才能修己安人,人我和谐。
自己的身和心要和谐,也就是形体与精神要和谐,这叫形神合一。在形体与精神这一对关系中,按照《黄帝内经》观点看,精神是阳,身体、形体是阴。道家和中医学,尤其是《道德经》《黄帝内经》都认为人一生下来神气充足,后来长大了,神气慢慢衰退,神气全部衰尽的时候,人就死了。所以说,养生说到底就是养神。精神好、心态好、神气足,人就不会得病。
阴阳中和的“中”,就是指要做到不偏不倚,既不太过、也无不及。但“中”不要简单看成就是度量衡意义上的“中间”、“中心”等,“中”主要是适中、恰到好处的意思。
“中”就是“唯变所适,惟义所在”,唯变所适即随机应变,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惟义所在”的“义”就是适宜、合适,意思是只要合适了就行,不要拘泥于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
养生正是如此,要根据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养生就是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