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中医养生养生基础正文

五劳所伤的预防与调养

黄帝内经》指出,视、卧、坐、立、行五种动作持久过度的疲劳,均能伤及血、气、肉、筋、骨,同时也会伤及其所应的五脏。其中“久视、久立、久行”是劳作过度,“久卧、久坐”则是安逸过度,“五劳所伤”实为劳逸太过、病起过用。

过劳与过逸都会成为疾病的发生因素,唐代医药学家、养生孙思邈《千金要方》认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劳逸结合。

久视伤血

《黄帝内经》认为,“目者心之使也”,“肝开窍于目”,“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肝受血才能视”。因此过度使用目力,如长期、长时间地使用眼睛的用眼工作者,一方面长时间视物使眼睛过度疲劳,另方面不配合适当的休息与文体活动,或没有得到睡眠等因素的调节,久而久之,既可出现两目干涩、视物不清、近视、青光眼等眼疾,而且很容易引起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失眠多梦等心肝血虚的病证。

预防与调养:久视伤目伤血的预防,关键是不可“久视”,不能过度使用目力。介绍一些预防与调养的方法:

运睛远眺:运睛指眼珠运转,可增强眼珠的营养和灵敏性,缓解眼疲劳,纠正近视和远视。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远眺指眺望远方,可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

食疗药膳:食疗方面,除注意膳食平衡之外,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吃些猪肝、鸡肝等动物肝脏,并且瘦肉、鸡蛋与蔬菜、水果亦应多吃一些。

久卧伤气

《黄帝内经》认为,“天气通于肺”,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气即氧气与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合成为宗气,其“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故“肺者,气之本”、“诸气者,皆属于肺”。睡眠是生活的必需,适当的躺卧或睡眠,可使人体形体、精神得到休息与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但卧床躺卧和睡眠过久,不进行形体活动锻炼,不仅肢体筋骨肌肉废退而渐趋衰弱,而且还可以由于肺气得不到运动而影响气的运行,会使人身体懒散、萎磨不振,久之还会产生出现气虚的改变,出现精神不振、身倦乏力,或食欲不振、胃满腹胀,或动则心悸气短、出汗较多等不适或病症。

预防与调养:久卧伤气,关键是不可久卧。对闲散之人,吃饱了就躺着或睡眠时间过久,应该要预防“久卧伤气”。由于气的运动和强盛与合理地作息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春夏秋冬不同的状况,采取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晚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劳逸结合地生活、工作、学习,不仅可预防“久卧伤气”,而且还有养生防病的作用。

久坐伤肉

中医讲“动则生阳”,也就是说适度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能够兴奋阳气,强盛阳气。《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身之肌肉”、“四肢皆禀气于脾胃”,因此劳逸结合、动静相宜,劳动和运动可以强健脾气,使得脾胃化生气血有源,人体脏腑器官、肌肉组织得养,以维护身体健康。久坐少动损伤肌肉、四肢,实际最终就是伤害脾脏。

预防与调养:长期久坐者应该注意自我调节,“坐”、“动”相宜,多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介绍一个预防与调养的方法:

经络锻炼法:久坐腰背酸痛者,适用本法。起身离开座椅,双脚站立与肩同宽,做腰部前屈,侧弯后仰,各20次。两手按压腰背部第二、第四腰椎棘突左右处的肾俞穴和腰眼穴,各20次。用两手掌擦腰骶部至皮肤微发热。两手握空心拳,敲击腰背部,从上至下20次。做俯卧背伸和仰卧架桥每日两次,每次各10个。仰卧架桥,取仰卧,以两手叉腰作支撑点,两腿屈膝成90度,脚掌放在床上,以头后枕部及两肘支持上半身,两脚支持下半身,成半拱桥形,挺起躯干,当挺起躯干架桥时,膝部稍向两边分开。

久立伤骨

久立伤骨:肾藏精,主骨,“腰为肾之府”。因此,经常处于站立状态者或以站立为工作岗位的人,易于伤肾,肾伤不养骨,加之久立骨骼气血运行障碍,可出现腰酸、骨痛、腰脊椎骨损伤等病证。

预防与调养:久立工作者可采取手搭在墙上,一脚弯曲后向前踢伸,反复多次,另一只脚可如法轮换进行。手搭在墙上,两脚交替做前后大幅度摆动动作。手扶柜台或桌沿,身体呈蹲姿并尽可能下蹲,做下蹲动作。一脚放桌上,身体向前弯曲,努力使身体与大腿紧贴,做压腿运动。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半身向下弯曲,在保持两脚绷直的状态下,手指努力触及地面,做身体前屈动作。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平举带动腰部向左右转动。

久行伤筋

肝藏血,主筋,为“罢极(疲乏、困倦)之本”。因此,终日行走奔波的人群或跑跳为主的田径运动员等,易于伤肝,肝伤不养筋,可出现身疲乏力、筋疲力尽、不易耐劳等病证。

预防与调养:平时锻炼或训练时都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运动之前,做好热盛运动、准备活动,注意放松全身,调匀呼吸,同时脚步平衡,着力均匀,“行不宜急”,方能“气血畅通,百脉流通,内外协调”,以防伤肝伤筋病症的发生。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养生形与神要相辅相成

下一篇:养生贵在平衡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