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四季养生原则,但是如何把握好每个人增强阳气的度、如何选择增强阳气的时机,是一件很有讲究的事情。
讲究度 养阳、温阳与壮阳 各有不同
电影《红高粱》的插曲中有一首《酒神曲》,其中一句歌词是这样的:“喝了咱地酒啊,滋阴壮阳嘴不臭……”成人用品店里常常广告“壮阳药”,所以可能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壮阳”就是提高男性的性功能,“阳虚”就是性功能低下。
专家介绍,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首先说说什么叫阳气。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根据阳气的功能和生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肾阳、脾阳、心阳、卫阳等。“阳气虚”是一个泛指,根据不同的症状可辨证为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
那么阳气虚了怎么补?这就要看患者阳气虚损的程度、种类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养阳、温阳、壮阳。养阳,就是保养阳气。比如说夏季养阳,起码要做到不要无谓地耗伤阳气,比如长时间待在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晚上在风口睡觉,大量喝冰镇啤酒、冷饮。进一步的养阳,就可以叫作温阳了,比如说针灸中的针法、灸法,或者是温阳药。而壮阳,一般来说针对的是阳气虚损较重的患者。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根,阳气虚损严重,往往会伤及肾阳,因此壮阳一般是指补肾阳。肾阳虚可能包括一组症候,如手脚冰凉、怕冷、宫寒不孕、痛经、性欲低下等。因此补肾壮阳的中药可能有提高性功能的作用,但是其作用远不止于此。
讲究时 重三伏而不拘于三伏
专家介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一般原则,是根据自然界阳气的盛衰变化和人体阳气盛衰的变化而采取的因势利导的措施。但具体到个人,还是要根据自身体质状况来进行。比如说阳虚体质的人,可能一年四季都要注意保养阳气;在夏季天气炎热时,借助自然界阳气隆盛和人体阳气盛壮的有利条件进行养阳温阳,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常说的冬病夏治。
夏季气温高,自然界阳气充盛,植物生长茂盛,一派欣欣向荣之象。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体的阳气在夏季也处于充盛的状态。这时,人体的内、外部环境——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都处于阳气充盛的状态;好发于冬季或冬季加重的“冬病”多属虚寒性疾病,在人体处于阳气充盛状态的有利条件下,因势利导采用温热的治疗方法,三阳合一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虚寒性疾病的康复。
从传统上来说,冬病夏治一般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因为此时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都是最盛壮的时候。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从未中断,我们的先民用它来指导农业生产、养生防病,甚至是风俗礼仪都要根据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来进行。而“三伏”天的确定,就是用传统农历中的推算方法确定的。从现实的实践来看,每年的三伏天确实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间段。因此,冬病夏治选在三伏天来进行是无可置疑的。
但是,纵观历年来的气候,虽然三伏天在整体上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但是有一些现实的情况却不能不考虑。一是三伏天也有气温比较低的日子。每年入伏的第一天,也是大多数医院冬病夏治开始的第一天,医院里人满为患,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贴三伏贴。然而根据观察,不少年份入伏的第一天下大雨,气温并不高,未必就适合贴三伏贴。二是我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从夏至开始气温就已经很高了,入伏之后由于下雨较多,不少日子气温并不是很高。
冬病夏治是利用自然界、人体自身盛壮的阳气,再加上药物的温热之性,三阳合一来战胜虚寒性疾病。传统上选择三伏天进行冬病夏治,利用的是三伏天壮盛的阳气,并不是只要在三伏天,气温高不高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不是必须在三伏天,其它气温高的时候就不能取得效果。因此,冬病夏治,要相时而动,选择三伏天气温较高的时间进行,而不要拘泥于三伏天。
以华北地区为例,根据多年的观察,每年夏至日前后气温已经比较高,而此时尚未入伏。哮喘、关节炎等冬季病情严重、夏季仍然发病的患者,夏至日(每年6月21日或22日)后即可选择气温较高的日子开始治疗,这样可以增加治疗次数以增强疗效;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夏季不发病的患者可以在入伏(今年为7月17日)以后开始治疗。每次治疗后7~10天即可进行下一次治疗,总共治疗4~6次,也可视情况增加治疗次数。
讲究法 方法多样 因人而异
冬病夏治有多种治疗方法,比如艾灸、拔罐、热疗等,而用药膏贴敷穴位的天灸疗法——也称药物发泡和敷贴发泡——是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一种。贴敷后局部皮肤会出现发热、微痒或者起泡等现象,这是药物起作用的正常反应,是起效的标志,一般不需特殊处理,也不要搔抓。如果小水泡已破,可涂抹红霉素软膏防止感染,大水泡应到医院处理。皮肤过敏的人可能出现出现皮肤奇痒、灼痛难忍,这时应立即去掉药膏,涂抹“京万红”或“烫伤膏”,切忌外用其他刺激性药物,以免进一步伤害皮肤;以后也不要再用天灸疗法治疗。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可以减少每次贴敷的时间和贴敷的次数,皮肤高过敏者不宜进行该项治疗,可以选择艾灸、拔罐、热疗、药物等治疗方法。总之,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讲究合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很多疾病都可采用温阳或“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如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冻疮、风湿病、部分肾脏疾病等。但是第一次治疗前必须经中医大夫诊断、辨证选穴,确定治疗方案后才能进行。发烧、咽喉发炎的患者以及一岁以下幼儿、孕妇、肺结核、严重心肺功能不足等患者不能用天灸治疗。有痔疮、湿疹或咯血等热性病的患者,也不要搭冬病夏治的顺风车,否则会“火上浇油”,使病情加重。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