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保健女性保健孕产期保健正文

备孕二胎应补肾

从2016年开始,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全面实行,这对很多想要二胎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喜讯。最近,网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30%适龄生育家庭想要二胎。

政策虽然放开了,但对那些错过最佳生育年龄的家庭来说问题也就来了,如何更好备孕二胎?一般来说,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在30岁之前,超过这个年龄,卵细胞会衰老,卵子染色体衰退;男人最佳生育年龄在35岁之前,超过这个年龄,精子数量会减少,精子活动率也在下降。因此,相对高龄的夫妇想要二胎也不是说要就能要的,如果总怀不上,就有可能是年龄原因造成的生殖机能减退,从中医治疗经验看,就应补肾调理,补足肾动力。

不管你的年龄大小,通常怀孕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要有成熟的卵子,并且能够正常排卵;

(2)要有足够正常精子;

(3)通畅及其功能更健全的输卵管功能;

(4)正常大小的子宫和子宫内膜。也就是说要想有棵好苗苗,必须要有一颗好的种子和一片好的土地。

高龄妈妈过半脾肾虚宫寒

每天接诊的病例中,差不多有过半的备孕二孩高龄妈妈都是属于脾肾虚体质,专家表示:“这种体质宫寒,相当于土壤不肥沃,一个是年龄大了,卵子数量少了、质量不高,二是跟平时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改变等都有关系。”

宫寒的原因

臭美

大部分女人的宫寒症,都是因为年轻时“臭美”造成的。经常穿暴露的衣服,露腰、露肚脐,风寒容易进入体内。

经期、孕期吃寒凉的食物

经期不能吃,怀孕时更不能吃。有的女孩孕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包括整个孕期也不大注意,结果孩子生下来以后,经常得湿疹。这就是经期、孕期吃寒凉的食物的结果。一般孩子的身体状态,有多半的原因是与当妈妈的在经期和孕期乱吃寒凉食物有关。常吃寒凉的食物寒气会凝滞在体内,再想把侵入体内的寒气逼出来,是比较困难。

而且病是有深浅的,藏在体内脏腑深处的寒凉先是被逼到经络,再到脉络,最后才能走到表皮,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三天两天就把十年积累得的病治好那是不可能的。

妇科炎症和人流

妇科炎症和人流都会对子宫造成伤害,导致子宫内壁不平滑,给寒邪的入侵创造机会。如果不赶紧进行暖宫修复,宫寒就会越来越严重,导致痛经加剧、炎症难以根治、性冷淡等。就算怀上孩子,也很容易流产。

如果想备孕二胎的高龄妈妈,在月经期间感觉腰酸肚痛、月经提前或推后7天、月经淋漓不尽、感觉冰凉或有血块等,均跟脾肾虚有关,最好及时看医生,“有很多女性是经常坐办公室,对着电脑长时间不动,从中医角度讲,久坐会伤气,久而久之就会脾肾虚,影响卵子质量,而40岁以上的高龄妈妈要生二胎,建议孕前到医院做检查和身体评估。”

找准做爱时机

受精卵结合前一个月的环境温度,也就是男生与女生在性行为发生前的一个月所处环境的温度,是影响宝宝性别的重要因素。高温环境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容易创造女宝宝。高温会影响精子的X染色体,让女宝宝不容易出生;低温会影响精子的Y染色体,让男宝宝不容易出生。因此,想生男孩,最好在夏天受孕,想生女孩,则尽量在冬天受孕。

注意同房体位

同房的时候体位问题。要用比较容易让女生高潮的姿势。位置一定要比较深。据说高潮的时候女生阴到是碱性的,对Y好。

适当禁欲

禁欲3-5天。这样精子会比较多一点。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群里也有姐妹天天同房的也是男孩的,关键还是看老公的精子情况。我是比较保守的。所以禁欲了5天。也不能禁欲太久,这样精子活力就不多了。都是老弱病残了。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生殖”,男女的生殖能力都是由肾中精气的盛衰所决定的,肾精气充足,生殖能力就旺盛,肾精气亏虚,生殖能力就下降。中医经典巨著《黄帝内经》说:“肾气盛,……阴阳和,故能有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补肾的药有很多,哪一类补肾中药更适合补肾助生育呢?一般来说,含有两类中药的补肾中成药有补肾助育功效,一类是子类药,另一类是动物药。

子类药:也就是植物种子药,如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覆盆子蛇床子韭菜子金樱子等。子类中药属植物种子,一粒种子种在地下,就可生根发芽,破土而出就可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种子的力量。中医根据取类比象原则,提出“子能补精”、“以子补子”的理论,用种子药补肾助育,明代中药学著作《本草正义》说:“凡子皆坚实,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益肾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指出了种子药补肾助育的深刻道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植物种子药富含类性腺激素、植物雌激素、卵磷脂等促进生殖能力的天然成分。

动物药:中医称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并认为“有情之属添精”,在补养肾精方面是最给力的。动物药很多,最适合补肾助育的动物药当属鹿茸,鹿茸是传统中药三大补药之一,《本草纲目》记载鹿茸有“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功效,现代研究鹿茸含雄性激素、卵泡激素,促进男女生殖能力。除陆地上的动物药以外,还有海洋生物可以入药,补肾作用很好,如海马,可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也是中医用来补肾助育的常用传统中药。

如果推荐补肾助育的中成药,那么市面上有一种药可供选择,以岭药业集团研制的中成药“八子补肾胶囊”,对比其他中成补肾药品,此药的特点除以“子类药”为主要成分外,即采用八种补肾类子药,此外更含有鹿茸、海马等动物药大补肾精,这均是其他补肾药品所不具备的优势。

“八子补肾胶囊”配方既有植物种子药补肾养精,又有血肉有情动物药补肾填精,所以补肾助育的力量更强一些,对那些因年龄较大,生育能力减退,但还想要小孩儿的夫妇来说,心理上不要压力过大,坚持用有补肾助育功效的八子补肾胶囊调理一个时期,中药补肾,对身体无害,既能补足肾中精气,又促进生殖机能。有了这个补肾调理基础,再加上夫妇双方和谐规律的性生活,把握好生理周期,那么生育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补肾益精 愿天下有情人圆梦添丁!

中医辨证施治

一、肾虚:先天肾气不充,阳虚不能温煦子宫,子宫虚冷,以致不能摄精成孕。或精血不足,冲任脉虚,胞脉失养,不能成孕,或阴虚火旺,血海蕴热,亦不能成孕。

肾阳虚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谈,或月经稀发、闭经。面色晦黯,腰疾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失养,血海不完,故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腰为肾之府,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故面色晦黯,腰痤腿软,性欲淡漠。肾阳虚衰,上不能温暖脾阳,下不能温化膀胱,则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均为肾阳虚衰之象。

治法:温肾养肝,调补冲任。

方药:温肾汤:人参 10克,白术15克,茯苓12克,芍药12克,川芎12克,灵芝12克,炙甘草12克,当归15克,熟地20克,菟丝子12克,杜仲12克,鹿角胶10克,川椒10克,紫河车10克,丹参15克,香附12克,水煎服。补肾丸、七子丸口服。

肾阴虚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先期,量少,色红无血块.或月经尚正常,但形体消瘦,腰腿酸软,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性情急躁,口干,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舌偏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阴血亏虚,每致阳气偏旺,血海蕴热,故婚久不孕,月经先期;精血亏少,故月经量少;精血虚损,肢体失荣,放形体消瘦;阴血不足,心肝失养则头昏眼花,心悸失眠;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故腰腿酸软;阴血亏虚,君相火旺,则心情焦急,五心烦热,午后低烧。舌红,苔少,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养血,调冲益精。

方药:滋阴益精汤:熟地30克,黄精12克,玉竹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山萸肉 15克,龙眼肉12克,枸杞子15克,女贞子12克,旱莲草12克,补骨脂12克,灵芝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知柏丸、珍珠丸口服。

二、肝郁: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血不和,冲任不能相资,以致不孕。

主要证候: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来腹痛,行而不畅,量少色黯,有小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舌质正常或黯红,苔薄白,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则肝失条达,气血失调,冲任不能相资,故多年不孕。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故经前乳胀,经行量少,色黯有块,心烦,口于,胸胁胀满,肝郁则情志抑郁,郁而化火,则烦躁易怒。疏泄失常,则经行先后不定。舌黯红,苔薄白,脉弦,均为肝郁之象。

治法:舒肝解郁,养血理脾。

方药:解郁汤:柴胡12克,郁金12克,佛手12克,木香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白术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花粉12克,鸡血藤15克,泽兰12克,甘草6克,水煎服。疏肝丸、养血丸口服。

三、痰湿 体质肥胖,或恣食膏梁厚味,脾虚不运,痰湿内生,气机不畅,胞脉受阻,不能摄精成孕。

主要证候:婚后久不受孕,形体肥胖,经行延后,甚或闭经,带多色白质稠,口淡黏腻,面色恍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形体肥胖为本型特征。痰湿塞阻气机,胞脉闭塞,不能振精成孕,故婚久不孕,月经后期,甚或闭经。痰湿内阻,升降失宜,清阳不升,故面色恍白。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湿浊下注。故带下量多,质粘稠。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征。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调经。

方药:燥湿汤:川芎12克,白朮12克,甘草6克,茯苓12克,苍术12克,南星10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神曲12克,泽泻12克,半夏12克,橘红12克,当归12克,鸡血藤20克,水煎服。化痰丸、燥湿丸口服。

四、血瘀: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更感受寒邪,寒凝血瘀,胞脉阻滞,两精不能结合,以致不孕。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孕前中药调理让你好孕当头

下一篇:夏季坐月子7注意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