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特定汉字表示高寿的说法,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当属“米”“ 茶”二字。“米”字上下皆“八”,中间为十,连起来就是八十八; “ 茶”字上可看成二“十”相连,下能拆作八十有八,相加正好一百零八。于是,便有了“米”寿八十八 、“茶” 寿一百零八之雅称。
中科院院士,我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经济学创始人陈翰笙,生于1897年2月5日,卒于2004年3月13日,享年108岁。横跨三世纪,历经大变革,取得高寿的同时,他也将“茶”寿进行到底。奇迹背后,不禁要追问一句,陈翰笙在养生方面,究竟有怎样的独特之道呢?
饮食重清淡 起居有规律 日常饮食上,陈翰笙最大的特点,便是重清淡。如他所说,就是坚持每天“三个一”,即早一个鸡蛋,晚一杯牛奶,中间来个大苹果。由此可见,陈翰笙一日三餐虽然以素为主,但同时却又注意多种营养的摄取和搭配。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饮食习惯,才让陈老吃得好,睡得香。每天晚上,不迟不早,定时休息,而且一躺下即能进入梦乡。高质量的睡眠换来的则是第二天清醒的头脑和充沛的精力,为一天的忙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锻炼常坚持 思考永不停 陈翰笙一生坚持“工作之外要多运动”的养生观。陈翰笙热衷走步也是出了名的嗜好。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便是到风景优美的河边或公园走步。数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有一次,陈翰笙不小心崴了脚。就在养伤的那几天里,尽管连门都出不了,但他依然扶着家中的墙壁桌椅,在客厅里走来走去。其持之以恒的毅力,从中可见一斑。陈翰笙曾经说过不仅身体需要经常锻炼,而且头脑也不例外。说陈翰笙的一生是思索的一生,丝毫也不过分。即使在百岁高龄时,他依然喜欢动脑,常备纸笔,以随时记录下所思所想。
个性显幽默 胸怀多坦荡 陈翰笙的一生虽然博学多才、建树颇丰,但又平易近人、风趣诙谐。有客来访,走时,他非要把客人送到院外的马路边,亲眼看着其走远才肯返回。冬天北风凛冽、寒气逼人,家人劝他戴个帽子。陈翰笙笑着说:“我从来不喜欢戴帽子,文革时‘四人帮’要给我戴那么多顶帽子都没有戴上,现在我更不用戴帽子了。”谈及生死,他更显坦然地戏称道:“我活到现在,每天都这么开心,怕是连阎王爷都已经忘记我了!”
心境在豁达 生活贵多彩 豁达之心是长寿之本。对此,陈翰笙曾有过一段表述:“我视富贵如浮云,一向淡泊明志,从不为名位利禄所烦恼。”就算在当年视力骤降的险要关头,他仍不以为然地戏说:“我像一部汽车,发动机是好的,虽然两个车灯不亮了,只要是熟门熟路,我这部汽车还是能走的。”“精神空虚催人老,陶冶情操寿自高”是陈翰笙自撰的一副养生联。他如此说,也这么做。在紧张的学术研究和日常工作之余,他依然坚持培养自己读书、养花、听音乐等方面的闲情雅趣,从而让生活充满五彩斑斓,精彩纷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