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与孔子齐名,并称“孔孟”。学术界还有一种说法,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从中不难看出其地位之尊和影响之广。在当时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之下,孟子却能活到84岁高龄,不得不说其在养生之道方面是有一定过人之处的。综观其思想言行,孟子的养生观点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养浩然之气 立丈夫之志
当学生公孙丑问及老师有何特长时,孟子答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在紧随其后的对话当中,他又详细阐述了浩然之气的本质:其博大无际,若用心培育,甚至会充溢天地之间而不散。但却有一个前提,就是只有持续恒久、身体力行的仁义道德,才能促使其不断形成壮大,而并不是轻易之间就会偶然得之。与抽象的浩然之气相对应,就是孟子心目中理想完美的人格形象:大丈夫。大丈夫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而其成长过程亦须经历漫长艰辛的磨砺和锻炼。即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今天,新时期的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也要如孟子所说拥有一身正气的同时,力争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修君子之身 达理想之性
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好多观点自然和孔子一脉相承。如体现在修身养性方面,孟子在孔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君子说”的内涵。君子应该仁爱至上,实现“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目的;君子品行清高,“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君子勇于担当,“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表里如一、真诚守信、善于观察、勤奋好学、专注于道、矢志不渝……正因为具备以上诸多优秀品格,所以君子之德才能如春雨润物、风吹草偃一般产生强有力的榜样和示范作用,成人达己,造福社会。仔细推敲,也不难发现,孟子的相关论述和现在国家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多地方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这对新时代的我们来说依然受用不已。
拥仁爱之德 求向善之心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看来,无论上至诸候帝王,还是下到贩夫走卒,要想形成理想完美的人格,就必须具备仁爱之德。在孟子的著作当中,提到仁爱的地方也是非常之多,如“仁者无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无不表明仁爱的重要。不仅如此,他还从反面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仁爱,那将会是多么的危险和可怕:“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仁爱之人必具向善之心。孟子认为,人之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生来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等4种心理,并由此才生出了仁、义、礼、智四种情志。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培养自己这几方面的素养,向着完美人格的方向,不断努力前行和靠近。
顺上天之命 尽个人之能
在人与自然之关系上,孟子提出了顺天知命、尽己所能的观点。一方面,“莫非命也,顺受其正。”孟子承认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很正常。但另一方面,他又借“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的例子,指出面对命运,我们也不能只是任其摆布,坐以待毙,而要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动,加以有效预防和规避。为此,他还特意引用《太甲》里“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的名句,告诫人们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由于在好多时候,我们败给的是自己,而非别人:“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所以,孟子又告诫我们不能自暴自弃:“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如今社会,虽然人类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预防疾病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面对好多意外和风险,依然无能为力。因此,孟子的上述观点,时至今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依然不乏一定的指导意义。
持恒有之产 享生活之乐
在物质与精神两者之中,孟子认为,首先要让民众的物质需求达到一定的满足之后,才能对其展开思想上的教化。“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为齐宣王指点迷津时,孟子也指出,对一个仁治者来说,只有让民众衣食无忧、生活无虑之后,才能达到理想之境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畜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这番话,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统治者而提出的治国方略,但结合到我们自身养生实际也不无启发。一个人只有在经济宽裕、家庭和睦的前提下,才能心平气和、乐享生活,进而达到保养身心、健康长寿之目的。而试想,如果要对那些四处流浪的一无所有者去谈养生,恐怕就未免有些不着边际了吧。
寡身外之欲 达淡泊之境
养生离不开养心。良好的心境是健康的保证,这个道理每个人都懂。但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呢?孟子给我们开出的答案是:“养心莫善于寡欲”。在孟子看来,人之初,性本善。如果欲望过多,难免会颠倒迷乱,严重失调,而对清心寡欲者来说,自然就很少犯错,从而有益身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孟子也是这样做的。孟子一生游说四方,经常出入王宫贵族之家,但他对生活却并没有什么太高的要求。生活中,他所追求的只是“箪食壶浆”式的简单和随意,吃饱能生存就行。饥者甘食,渴者甘饮,粗饭菜汤未尝不饱。孟子在其著作中还不厌其烦一连用舜、傅说、胶鬲、孙叔敖、百里奚等多人的成长经历,证明真正担当大任者,无不是历经磨难之后才最终有所成就。而其“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至今仍然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时刻牢记的警醒之语。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