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敬之,笔名:艾漠、荆直,男,生于1924年,汉族,山东枣庄人。中共党员。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文学系。历任鲁艺文工团创作组成员,华北联大文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笫四届理事及笫三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共第十二届、第十三届中央委员,全国第七届人大常委。4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放歌集》、《贺敬之诗选》,评论集《贺敬之文艺论集》,长诗《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歌剧剧本《白毛女》(参加执笔)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
提到中国现代第一部歌剧《白毛女》,提到那极富感染力的《回延安》、《放声歌唱》、《乡村的夜》、《朝阳花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篇,人们就自然会想到贺敬之,因为贺敬之的名字是与当代中国诗歌发展史联系在一起的,他在中国当代诗坛占有着一席之地。
贺敬之这些年身体状况不好,医生嘱咐要静下心来养病。几年前,在北京医院进行体检时,大夫给他下了肺癌的诊断,要对他的肺部进行手术。因心脏不好,左肺曾经做过手术,所以他对自己能否经受得住大手术很怀疑。医生看出他的顾虑,只好建议他进行保守治疗。这位山东汉子经受住了生命的考验,现在他面色红润,精神很好。
贺敬之说:“诗人要有诗人的气质,这种气质不是遇到挫折而低头,逃避现实,郁郁寡欢,甚至一獗不振,而是豁达与宽容。我的一生经历非常坎坰,我有过辉煌,但是在这辉煌的后面,却有许多鲜为人知甚至因被人不理解而产生误解的痛苦。我16岁到延安,有人把我看成国民党特务,受到很长一段时间的监视;解放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一直也是批判对象。这些我都挺过来了。回首往事,我觉得尽管我有过挫折,有过错误,但对党对人民我是忠心耿耿、问心无愧的。”
贺敬之每天像普通人一样上街买菜,清晨到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散步,他说他又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的心情感到十分舒畅。但创作的激情已不如当年,他说现在很少写诗了,有时整理一下自己的旧作,让思绪随着回忆在那些闪光的诗句中徜徉。诗人说:“甘于寂寞也是一种人生体验。尤其是人到暮年,缅怀往事也是一首诗。”
在恬淡安静的日子里生活,应该说是一种幸福。历经人生风风雨雨、荣辱坎坷,走过了年轻时的胸怀大志,自命不凡;走过了中年时的轰轰烈烈,拼搏奋斗;乃至退休,自然应该看淡一切,平静的生活,不要想入非非。人们羡慕老年人的幸福与安详,是羡慕他们历尽人生坎坷之后那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默默无闻、充实丰富的平静生活。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