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了“引经报使”,即“十二经引经药”的学说,指出某一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病变能收到显著的功效,同时在方剂中又具有“引导”的作用,以改变其它药物的归经性能,使全方的药力直达病所,发生直接的治疗作用。药物的这种作用叫“引经”。具有引经作用的药物叫“引经药”。例如柴胡入少阳经,对本经的病变有选择性作用。在小柴胡汤中,柴胡能把其它药物引入少阳经而和解步阳,治疗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咽于目眩等症。中医所谓引经药,从某种意义来看,它与现代药学中所论述的某些化学药中引入“载体基团”以引药直达靶细胞(靶组织),使药物在病处发挥作用而增强疗效的说法有类似之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引经药的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备。因此,对于引经药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由于“引经药”具有“先驱”或“报使”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的效用。所以古人很重视“引经药一的运用。具体用法有以下几种:
1、按药性使用引经药各经的引经药按其药性有升浮药和沉降药,苦寒药和辛温药之别。因此,各经病症,可按寒证和热证分别选用各经的升浮或沉降的引经药。如乎太阳小肠经引经药黄柏苦寒,沉降,适用于里热证;藁本辛温、升浮,适用于表寒证。而有些经的引经药,只有升浮药而无沉降药,或只有沉降药而无升浮药。
2、按表里经关系使用引经药表里关系的两经,由于经气相通,两经的引经药有相同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可以互相使用。如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引经药都用升麻、葛根。
3、按手足经关系使用引经药手经和足经包括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太阳、阳明六经,它们之间也有相同的引经药。由于经气相通,也可以互相利用。如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同属太阴经,引经药都是升麻。又如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经,同属阳明经,引经药都是白芷、石膏、升麻等。
此外,引经药的用量,要求在能起到“报使”作用条件下,用量不宜过大,一般中等量即可。
引经的药用,根据古代医家的经验,常用的有:1、手少阴心经:黄连、细辛;2、手太阳小肠经:藁本、黄柏;3、足少阴肾经:独活、桂(包括佳枝、肉桂)、知母、细辛;4、足太阳膀胱经:羌活;5、手太阴肺经:桔梗、升麻、葱白、白芷;6、手阳明大肠经:白芷、升麻、石膏;7、足太阴脾经:苍术、升麻、葛根、白芍;8、足阳明胃经:白芷、升麻、石膏、葛根;9、手厥阴心包经:柴胡、牡丹皮;10、手步阳三焦经:连翘、柴胡。上焦地骨皮,中焦青皮,下焦附子;11、足厥阴肝经:青皮、吴茱萸、川芎、柴胡;12、足少翔胆经;柴胡、青皮。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