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药知识问答中医内科知识问答正文

泄泻不同名称及含义

泄泻又弥腹泄,是以粪便清稀,甚至便下如水,排便次数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中大便清薄,时作时止,病势较缓者为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病势较急者为泻。如《奇效良方》就说:“泄者,泄漏之义,时时溏薄,或怍或愈;泻者,一时水去如注。”

泄泻在古代医籍中不同名称较多,含义也常有出入。如1、殓泄,表现为大便清稀,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多由睥胃清阳之气下陷引起。2、濡泄,濡即润泽之意。表现大便稀溏,多因湿邪偏胜,渗润胃肠,脾运失司引起。3、洞泄,即泄泻过甚,空洞无物,引发原因主要为风邪留连,寒湿浸润,脾运无威。4、注泄,注即注下,倾注之意,作时便如水样,向下倾注,多由水湿不运,下走肠间造成。5、溏泄,即大便稀薄,或便泄污积粘垢,成斟或属脾虚、肠寒所致,或由热积于里而成。6、暴注,突然剧烈腹泻,如水倾注,多因热迫大肠致发。7、鹜泄,又称鸭溏。为泻下水粪相杂,色青黑如鸭粪,小便清,多为脾虚肠寒所致。8、五更泄,又称晨泄、肾泄。每于天明之前肠鸣泄泻,系由肾阳虚衰,火不生土引起。9、滑泄,即腹泄不能自主,一泻无余,多由脾肾无权,大肠无力,失于约束造成。以上诸称,均属便下性状与时间不同而定名者。此外,尚有因泄泻引发原因不同面命名不一的,如寒泄、湿泄、暑泄、热(火)泄、食泄、水泄、痰泄,以及因发病脏腑不同而定名的脾泄、胃泄、大肠泄、小肠泄、肾泄等。至于虚泄、实泄、暴泄、久泄这些名称,则属于病性,病程不同的问题了。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便秘的特点与形成

下一篇:何谓呃逆?呃逆是如何发生的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