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病后,容易发生高热惊风,多见吐泻等肠胃疾病。其原因多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各种功能的发育均未成熟完善,尤其容易表现在肝脾功能方面,所谓“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1、肝带有余
所谓“肝常有余”,就是说小儿肝气偏盛。小儿时期具有生长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从脏象学说分析,此特点与肝之关系最为密切。因肝主人体生发之气,唯肝气生发,五脏才能健壮。小儿心神怯弱,所以肝气易偏盛。由于小儿内脏精气不足,抗病能力差,患病之后,病邪易深入于里,尤其易陷入心包,表现为惊悸,昏迷。心包和肝都属于厥阴经,热邪陷入厥阴,由于小儿肝气偏盛,因而引动肝风,临床就发生抽搐,导致惊风。特别是当肝风,心火二者交相煽动,火热炽盛,真阴内亏,筋脉失养,往往一发病就表现壮热,惊搐、昏迷,甚则角弓反张等症。所以临床惊搐表现,是儿科病的一个主
要特征,是小儿多见的病证。古代医家关于小儿“肝常有余”的学说,就是对小儿易动肝风这一特点的总结。
2、脾常不足
所谓“脾常不足”,就是说小儿脾胃薄弱,易患疾病,周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生亿之源。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因雨所需要营养物质和液体相对地都比成人为高。但婴幼儿的脾胃运化功能尚未健全,腐熟水谷,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薄弱,若喂养不当,或饮食失节,很容易引起脾胃运化功能的紊乱,而导致小儿脾胃疾病。如临床多见乳积、停食、疳积和痢疾等病证,多表现呕吐,泄泻等症状,古代医家对小儿临床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点,早有认识,在治疗时,常要顾及脾胃之气,故有“脾带不足”的论述,是对小儿易于发生脾胃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的概括。
综合以上所述,可知小儿病多见高熟惊风和吐泻,是由小儿肝脾功能偏盛偏衰所决定,这在临床辨证时不可忽视。治疗患高热的小儿要预防热极生风,要于解表清热透邪法中佐以平肝熄风之品治疗小儿杂病和时行疾病时,都要注意脾胃之气。注意调理脾胃,而不要损伤脾胃。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