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鲜生含服法
鲜生含服法是指使用一些毒性小或尤毒的药物时,可经咀嚼,或经挤汁,将生药原汁直接内服或人汤剂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药物生用气宏力猛,药味精当,收效迅速。
药以鲜用,这是瑶医用药的一大特点。瑶族聚语区荜药生长普遍,使用时随用随采,这为使用鲜药提供了便利条件。使用鲜生含服法可以充分保留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使用干的药材,多为经过烘干或反复晾晒而成,很多活性成分,如植物激素、生物碱等,在干燥的过程中会与糖、氨基酸类结合而失去活性,受到破坏。另外一些分子量较小的物质,如维生素、酶类及挥发性物质在失水的过程中可受到损失。还有植物药的自身氧化代谢,不仅使活性成分受到破坏,还对能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上诸多问题,使得药物饮片比起新鲜的药物来疗效要差些,因此,瑶医多用鲜药治病。瑶医鲜生含服法除可治上述几种病外,对肝炎、肾炎、胃病等很多疾病亦可采用生药原汁治疗,只是配方不同。
二、磨药疗法
磨药疗法是用原生药材的根、茎、果实,或用甲壳、石骨等,在水、醋、酒中直接磨成药汁服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用药方法。
磨药疗法主要流传于广西桂北瑶族地区,其形成受到了中医“四磨饮”、“五磨饮”等方剂的影响。唐宋年间,岭南地区置于中央集权的直接统治下,包括中医在内的
汉族文化大量渗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边远山区在长期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吸收中医方剂磨饮的优点,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医磨药疗法。
磨药疗法突出了一个“磨”字,对于一般的内科疾病,磨法常以水磨为主,根据病性的寒热不同,有冷水磨、热水磨、矿泉水磨之分;而对于外科疾患,则又有酒磨与醋磨之别。对于慢性病患者还可配给药材及磨具,嘱其自磨自饮。必需的花、叶、草等不便磨以取汁的药物常以“引路药”形式运用,即将其煎水或压榨取汁后来磨药,或对人磨好的药汁内服用。本法特点鲜明,很具瑶医特色。
磨药疗法是广西瑶族地区特有的一种方法,具存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临床运用也有简便、价廉、效捷的优点,其独特的剂型待点很值得民族医药工作者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三、食疗法
食疗,亦称饮食疗法、食物疗法或食养,是指通过调节饮食来防治疾病、强壮体质的一种方法。药食同源,药食同用是传统医学的一大特色,瑶族医药学也不例外。瑶医食疗是瑶族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具有自身的民族、时代及地区特色。瑶族民间的食疗方法和食疗方剂丰富多彩,为瑶医治疗学增添了内容和色彩。瑶医食疗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等领域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从“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的观点看,医疗活动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萌芽与成长起来的,即先有饮食,才有医疗活动,通过饮食方面的不断摸索,才能有医疗的不断进步。正如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所说的:“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瑶医学的药食同源是不容怀疑的,在众多的广西远古时代遗址处,发现药物的同时,还发现诸多动物化石,如剑齿象、大熊猫、猪獾、华南豪猪、野猪、羊、牛等,更说明了这一点。药食同用的目的,在于加强药物的疗效,减缓药物的毒副作用,可起到引药人络、扶正法邪、便于服用等作用。
四、竹筒梅花针法
使用竹筒梅花针进行针剌是广西瑶医传统疗法之一。瑶医用竹筒梅花针施治时,按常规消毒,将浸泡好的药酒涂在叩打部位上,用竹筒梅花针蘸上药酒叩打。由于竹筒梅花针叩打刺激皮肤神经,加上药酒行血舒筋的功效,可促进中枢神经调节身体机能以达到治病目的。瑶族民间常用竹筒梅花针治疗中风瘫痪、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肩周炎、肢体麻木等病症,十分有效。竹筒梅花针使用方法简便,痛觉极微,效果显著,深受患者欢迎。
五、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将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人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在瑶族生活地区被广泛用以治疗因风寒湿邪侵入肌肤,凝滞经络而致的各种痹症、肢体关节疼痛,以及痈疽肿痛等常见疾病。
(一)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是用特定的火源基质燃火并将用火烧红的针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二)烧针疗法
烧针疗法是将针直接用火烧红,快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法与火针疗法相比,没有使用特定的火源基质。
六、刺血疗法
刺血疗法,又名刺络放血疗法、针刺人血、放血术等。它是用三棱针剌人络脉,使之溢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它具有泻热祛邪、通络止痛、祛瘀消肿、调和气血及镇静等多种功能。
针剌穴位放血疗法,具有疏通经络、化瘀活血、解毒清热、止痛消肿、开窍醒脑、泻热救急等功效。放血疗法能治疗上呼吸道炎症、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胆石症、三叉神经痛、疖肿、痛经、不孕症、癫痫、耳聋、眩晕等近百种疾病。事实证明,放血疗法常常能取得药物疗法所达不到的效果。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