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治疗倡导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多数原发肿瘤可作根治性的切除,原则是切除肿瘤所在肠段(包括近侧10cm和远侧7cm范围、相应的肠系膜和所属淋巴结),具体根治切除范围及其手术方式依癌肿所在部位而定。如不能施行根治手术,仍可作姑息性切除,使症状得到缓解,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5年生存率与大肠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早期大肠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者仅为40%左右。
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以5-氟脲嘧淀为首选的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热疗等,5-氟脲嘧啶对大肠癌的有效率接近20%,联合用药有MF(5-氟脲嘧啶+甲环亚硝脲)和MOF(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长春新碱)等方案,有效率可达30%。最近南方医院提出大剂量5-氟脲嘧啶腹腔恒温灌注化疗,可提高术后大肠癌的生存率。
放射治疗多适用于位置较固定的直肠和下段乙状结肠,对于直径<5cm的高分化腺癌效果好。放疗多在术前进行,亦可在术中和术后进行。腔内放疗具有效果好、副作用少等优点,剂量约为10000 ~15000cGy4~6周。患者接受治疗后局部症状的缓解率可达50%~85%,一般能取得6~8个月的缓解。
热疗作为大肠癌的常规辅助治疗,意见尚不统一,但一些研究表明术前热疗能提高中晚期大肠癌手术切除率。此外,电凝治疗、冷冻治疗、微波治疗、光敏治疗等亦收到一定效果。值得提出的是,大肠癌是一种全身性、慢性消耗性疾病,为提高对化疗、放疗的耐受性,使综合治疗能得以顺利完成,加强支持治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进而提高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生物免疫治疗是大肠癌治疗的研究方向,例如除传统采用具有免疫功能的制剂进行免疫治疗和免疫疫苗治疗外,目前已开始采用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周简单制备膜抗原包裹于脂质注入大肠癌者体内,可特异激活患者体内免疫活性细胞,杀死残存癌细胞,提高5年生存率。应用大肠癌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毒素或放射性核素进行导向化疗和放疗在动物实验中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用LAK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进行过继免疫治疗已试用于临床。此外利用基因转染将细胞因子、抗癌基因、异源表达抗原等导入肿瘤细胞以杀伤或诱导杀伤癌细胞为大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结肠癌的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原则:①切除全部恶性组织。②全部切除或大部切除患癌的器官。③消除淋巴扩散的主要途径。④为了预防手术中触膜肿瘤时肿瘤细胞形成栓子,应及早的控制静脉血流。
二、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直肠癌的根治原则 根治的原则是将直肠和直肠以上的一段血管,连同直肠周围组织和有转移可能的淋巴引流区一并切除。根治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直肠肛管完全切除再行人工肛门;一类是将直肠部分切除保留肛门括约肌,选择手术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肿瘤位置:肿瘤位于直肠上三分之一,即直肠上段,中段,经充分游离直肠后其下缘距肛门10cm以上者,可行保留肛门的前切除术;下三分之一即直肠下段癌,肛管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6cm以下者,宜行迈尔氏术,并根据情况作腹壁造瘘或会阴肛门重建术,中三分之一即肿瘤下缘距肛门缘6~10cm之间,对术式选择争议较大,应根据肿块大小,分化程度及周围浸润情况决定。
2.病理类型:原位癌可切除癌下缘1cm直肠;溃疡型、菜花型、环形癌下缘切除4~5cm直肠;浸润型癌下缘应切除7cm以上直肠。
3.性别、体型及年龄:女性骨盆宽,分离切除吻合比较容易,宜尽量保肛,男性骨盆窄小,吻合困难,保留肛门要谨慎;瘦高型病人宜做保肛手术,而矮胖型病人则不宜;青年人直肠癌易早期出现转移,恶性程度一般较高。尽量选择迈尔氏术式,60岁以上的病人由于全身情况差,宜选择姑息性治疗。
4.分化及固定程度:低分化癌局部复发率高,需切除较多边缘及进行彻底淋巴结扫除,中高分化恶性程度相对好,肿瘤边缘切除可以少一些;如癌与周围组织器官固定应一并切除,然后根据切除器官进行重建或改道。
5.晚期直肠癌出现远处转移不宜做根治术,考虑行姑息切除或癌肿上段造瘘解除梗阻。
三、大肠癌放射治疗
虽然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然而单纯手术后的局部复发率较高,因为多数病员手术时已非早期,Dukes'B期术后的局部复发率约25%~30%,Dukes'C期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0%左右,大多数局部复发发生在盆腔内,因此肿瘤侵入直肠周围软组织是手术无法彻底切除的。因此盆腔放疗是清除这些癌细胞沉积的唯一可供选用的有效方法。然而结肠癌病人对术前及术后放疗均无显效。放射治疗仅适用于结肠癌病人的术中放疗。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