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简介
哈锐川,名成惠,字锐川,河北省河间县人,生于1891年,卒于1949年。幼年家境贫寒,随父习医。16岁时,拜当时外科名医丁庆三为师,尽得其传。1917年,哈锐川悬壶应诊,疗效卓著,声望日高。1945年,目睹日寇投降,兴奋过度而患中风。他在旧社会奔波一生,仰慕新中国的诞生,心情十分激动,但因久病缠身,不能为振兴中医事业效力,深感遗憾。
生平著作
哈锐川,名成惠,字锐川,河北省河间县人,生于1891年,卒于1949年。幼年家境贫寒,随父习医。16岁时,拜当时外科名医丁庆三为师,尽得其传,遂决心专攻疡科。1917年,哈锐川悬壶应诊,疗效卓著,声望日高。后因诊务繁重,积劳成疾。1945年,目睹日寇投降,兴奋过度而患中风。他在旧社会奔波一生,仰慕新中国的诞生,心情十分激动,但因久病缠身,不能为振兴中医事业效力,深感遗憾。
学术思想
哈锐川对痈疔疮疡诸证,重视正气与邪气的辨证关系。认为疮疡之疾虽发于体表,但其根本在于体内气血失调。常说:“气血偏虚一分,毒邪内侵一寸。”并提出,不能因《金鉴》所谓“痈疽原是火毒生”,动辄使用大剂苦寒,导致损伤脾胃,妨碍气血化生。在治疗时,必审邪正,常在清解方中配有健脾益气诸药,极其重视气血在病机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临证治疗外科疡疾,必须重视对阴证、阳证的辨识。对于阳证,治当调理气血;对于阴证,治当滋补肝肾。另外,他还根据多年来治疗疮疡皮肤疾病的临床经验,发展完善了中医外科的治疗措施。例如在手法上,广泛采用刀针烙割及结扎等多种方式;在剂型上分薄贴、掺药、丹、散、软膏、油、酒、水调剂及熏、熨、洗等剂型;在药物使用上,膏药不仅从药性上分有追风、散结、拔毒、回阳等区别,尚有大、中,小及薄、厚之异。软膏除使用凡士林为基质外,尚有古法之香油、樟丹、松香、白蜡熬炼之黑色琥珀软膏,亦有鸡油、白蜡之生发膏,其所用清热解毒之芙蓉叶软膏,流传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临床经验
通过大量实践,哈锐川认为皮外疾患,外治选药虽辨证正确,但因用法、剂型不同,疗效迥异,临证不可不辨。另外,辨证还必须视疮形新旧浅深大小脓腐等之不同,而决定剂型、用法及药量之异。例如,疡科化腐提毒生肌之要药红升丹,平时常备红升丹药捻,用于痈疽溃腐,以化腐提毒引流;对阴疽结核,溃后色暗脓腐不净、淋漓稀黄脓水之顽疮阴证,则再掺以肉桂、麝香、冰片等配成化腐提毒回阴转阳之药捻,以收转阳之功。药捻使用方法亦多讲究,一般痈疽脓肿溃后,新疮脓腐虽多,但未成管,可短暂施用红升丹捻;如腐肉充盈而难排出,则少掺白降丹,使腐肉紧裹药捻而迅速排出,同时疮口亦随而扩大便于引流,嫩肉自可生长,加速愈合。如病久形成窦道漏管,亦可用上法腐蚀管壁,使腔壁脓腐一概提出;一俟提净则速改用生肌法,以防蚀伤血络,更可免药物峻猛灼伤嫩肉而疼痛。用于生肌则仅取少许红升丹掺于乳没粉中。用于敛疮收口则更掺龙骨粉以敛其疮。少掺冰片更能加强提毒止痛之功。哈锐川更善以红升丹作掺剂应用。古法多将此药少许置膏药中心或粘附药捻以外用之,他则大胆掺入其它药粉内甚或直接撒布脓腐疮面使用。
后世影响
哈锐川的皮科经验对后世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他的传人,如陈彤云等均为当代知名中医皮科专家。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