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胎儿在胞宫中通过脐带接受母体供给营养来生长发育。胎儿娩出后脐带虽被切断,但这一先天供养系统依然存在,即“先天经络系统”,并据此提出“神阙布气假说”,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部有与全身气血运行相关的通道,存在着全身高级调控系统,这就是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腹壁浅层为全息系统,可以找到与人体各部位应答关系明确的全息位置;腹壁中层为传统经络系统;腹壁深层存在八廓系统,八廓的每一个方位代表一个脏腑。因此,腹针的针刺深度分浅、中、深即天、地、人三部,深刺地部八廓系统可调理脏腑功能,中刺人部经络系统可疏通经络,浅刺天部全息系统可治疗病变局部。当疾病发生时,通过针刺相应层次,就能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女性生理及妇科疾病病因病机
胞宫与脏腑和冲、任、督、带脉有着密切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女性生殖之本;肝藏血,主疏泄而司血海,能调节胞宫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胞宫行经、胎孕提供了后天保障;冲、任、督脉同起胞宫,谓之“一源而三歧”,带脉环腰一周,总束诸经,与冲、任、督脉交会,四脉与胞宫密切联系,尤以冲任二脉为主。
妇科疾病多责之于冲任二脉失调。《内经》云:“冲脉为病,女子不孕”“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女子以冲任二脉为本,冲任二脉气血充盈、畅通是行经、摄精、胎孕的前提条件。妇科诸病有“病在冲任二脉,当责之于肝脾肾”之说。冲脉为病多责于肝,任脉为病多责于肾,冲、任气血不足多责于后天脾胃。
腹针治疗妇科病优势
腹腔内脏腑集中,且腹部经络分布广泛,穴位密集。因此,腹针调理脏腑功能有很大优势。
调理病变脏腑的功能,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一。根据脏腑辨证,深刺八廓系统不同的方位,可调理病变脏腑的功能。冲、任二脉的腹部腧穴是腹针疗法基本处方的首选穴位,如任脉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腹部冲脉的循行等同于胃经、肾经,胃经、肾经的腧穴可以直接治疗冲脉的疾病,如胃经的滑肉门、天枢、外陵、水道、归来,肾经的商曲、气旁、气穴等。
调理冲任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二。腹针疗法基本处方的主要腧穴均为调理冲、任的穴位,这些腧穴中刺人部,就可疏通冲、任二脉,冲任畅通、气血充盈,则月经顺调,胎孕可成。胞宫包括子宫、卵巢及附件等女性生殖器官,水道位近子户穴,可以益气养血、充养胞宫,是治疗妇科病的经验穴。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疏通胞宫,是腹针治疗妇科病的优势之三。下风湿点位近卵巢穴,可以理气活血、消炎除湿、调理卵巢功能,这些穴位浅刺天部,刺至病所,可以直接疏通胞宫。腹针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理脏腑、冲任和胞宫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病的目的。
妇科病的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治疗妇科病的病种覆盖经、带、胎、产诸证,治当调理脏腑、充养冲任、疏通胞宫。基本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大横)。可根据不同病变配合中极、天枢、水道、归来、下风湿点等穴。引气归元中之中脘、下脘具属胃脘,为后天之本,四穴并用具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能补益气血、养肾填精;腹四关为胃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具有调理冲任的作用;脾经的大横穴具有健脾燥湿的功能,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肝脾肾三藏,疏通冲任二脉气血的作用。再配合中极、天枢、水道、归来、下风湿点等穴调理胞宫,则妇科诸病可医。
典型案例
案例一:
李某,女,38岁,2018年6月初诊。患者月经先后不定期一年余,本次月经推迟一月未至,头脑昏沉,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全身酸困,四肢厥冷,饮食、睡眠欠佳。舌质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脉弦细。证属肝郁脾虚,气血失调。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双侧)、外陵(双侧)。针刺加腹部艾灸,患者次日来诊例假已来,继续调理5次,7月月经如期而至。
案例二:
张某某,女,16岁,2019年3月初诊。患者14岁月经初潮,每次行经前及经期小腹疼痛伴腰骶部坠胀,时轻时重,甚者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查体:体质较瘦,小腹部压痛、冰凉,色质淡,脉弦沉细。证属肾虚寒凝,气滞血瘀。治宜补肾活血,温经止痛。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双侧)、水道(双侧)、下风湿点(双侧)。针刺加腹部艾灸,治疗后疼痛即止,继续治疗3次,4月行经轻微疼痛伴小腹坠胀,继续治疗3次,5月行经未再出现疼痛。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