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方
【制法】切成粗末,炒热,布包。
【用法】放脐上,热熨斗熨之。用于水泻。
【出处】《理瀹骈文》。
22方
【药物】车前子适量。
【制法】研细未,水调成膏。
【用法】敷脐。用于水泻。
【出处】《理瀹骈文》。
23方
【药物】车前子、肉桂各适量。
【制法】研细末。
【用法】纳脐。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24方
【药物】白芥子适量。
【制法】研细未。
【用法】纳脐。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备注】宜与13方合参。
25方
【药物】胡椒适量。
【制法】研为细末。
【用法】纳脐内。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26方
【药物】官桂、厚朴各适量,姜汁少许。
【制法】研细末,用姜汁调成膏。
【用法】敷脐。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27方
【药物】丁香、枯矾各适量。
【制法】研细末。
【用法】纳脐内。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28方
【制法】除大蒜外,余药研细末,入大蒜捣如泥状。
【用法】敷脐。用于寒泻。
【出处】《理瀹骈文》。
29方
【制法】前2味研细末,用车前子捣汁调成饼。
【用法】敷肪。用于热泻。
【出处】《理渝骈文》。
30方
【药物】猪笭、地龙、针砂各适量,葱汁少许。
【制法】前3味研细末,加入葱汁调成饼状。
【用法】敷跻。用于热泻。
【出处】《理渝骈文》、《医学正传》。
31方
【药物】滑石30克,酒芍15克,炙甘草6克,炮姜1.5克,丹皮汁适量。
【制法】分别研细末,将滑石用丹皮汁浸煮收干,再加入余药,用水调成膏。
【用法】敷跻。用千热泻。
【出处】《理渝骈文》。
32方
【制法】前2味研细末,朱砂为丸。
【用法】纳跻内。用于气虚暴泻。若泻不止者,用艾500克坐身下,火烘脚。
【出处】《理渝骈文》。
33方
【药物】木鳖仁、丁香各适量。
【制法】研细末,用唾液调成膏。
【用法】纳脐泄气愈。用于水泻。
【出处】《理瀹骈文》。
34方(热泻散)
【制法】共研细末。
【出处】《穴位贴药疗法》。
【备注】大肠俞在第4腰椎旁开1.5寸。
35方
【药物】木鳖仁5个,丁香5个,麝香0.3克。
【制法】共研细末,米汤调作膏。
【用法】纳脐中贴之,外以膏药护住。用于水泻不止。
【出处】《串雅外编》、《新刊扶寿精方》。
【备注】宜与33方合参。
36方(暖脐膏)
【药物】白芥子9克,鲜姜120克,红皮蒜3个,香油180克,章丹120克。
【制法】将药浸入油内,文火熬焦去渣,再徐徐入丹,熬至滴水成珠。
【用法】贴肚脐。用于受寒肚痛、腹泻。
【出处】《河北中医展览会医药集锦》。
【备注】“暖脐膏”不只一种,如“腹痛”13方亦名暖脐膏,但药物不同。
37方(封脐艾)
【制法】共为细末和匀,用绵包裹。
【用法】安在脐上,以纸圈固定,以熨斗熨之为妙。用于脐腹冷痛或泄泻。
【出处】《东医宝鉴》。
38方
【药物】熟艾15克,硫黄6克,蓖麻仁7个。
【制法】前2味研末,同蓖麻仁共捣烂。
【用法】绵包安脐上,熨斗熨之。可止泄泻。
【出处】《本草纲目》。
39方
【药物】食盐少许。
【制法】炒热,布包。
【用法】热敷于脐部。用于腹泻。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40方
【药物】陈艾(醋炙)5~6片,蚯蚓4~5条。
【制法】共捣烂如泥,用火烘烤。
【用法】敷脐眼上,用布盖住。用于腹泻。
【出处】《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