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致经期或行经前后呈周期性小腹疼痛的月经病。临床以青年未婚者为多见。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历时1/2~2小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胃肠道及心血管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及疲乏感,偶有晕厥及虚脱。痛经可分为虚证和实证。
一、实证
(一)症状
临床表现特点为经行不畅,少腹疼痛,如腹痛拒按,经色紫而夹血块,下血块后痛即缓解,脉象沉涩的为血瘀;胀连胸胁,胸闷恶寒为气滞。
(二)治法
(1)选穴 中极、次髂、地机、血海、膈俞、期门、太冲。(见图5-1-2、图5-1-4、图5-2-3、图5-3-1、图5-3-2)
(2)定位 中极: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4寸。
次髎: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血海:屈膝,在髌骨底内侧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期门:位于乳下两肋问,当第六肋间。
太冲:第一、第二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3)刮拭顺序 血瘀:先刮背部膈俞至次髂,然后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血海至地机:气滞:先刮背部次髎,然后刮胁部期门,再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地机、太冲。
(4)刮拭方法 泻法。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①如痛经实证兼血瘀.则先刮拭背舒膈俞至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下肢内侧血海穴至地机穴,遇关节部位不可强力重刮,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②如痛经实证兼气滞,则先刮拭背部次髂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出痧为度。然后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间,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再刮拭腹部正中线中极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内侧地机穴和足背部太冲穴,各30次,出痧为度。
二、虚证
(一)症状
临床表现特点为腹痛多在经净后,痛势绵绵不休,少腹柔软喜按,恶寒,经量减少.伴腰酸膝软.纳食减少。
(二)治法
(1)选穴 命门、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见图5-3-1、图4-2-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