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点穴百病点穴正文

中医点穴治疗关节痛(肩周炎)

1.病因

本病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所以,有称50肩者。主要由于操劳,肩关节部活动过多(此部位,为活动关节,举重或持物,肩关节负荷较多),或操劳不慎扭伤肩关节组织,没有及时治愈,久之反复,兼受风寒,面发展为肩关节周围痛。

2.症状

有肩关节前痛,有肩关节后痛,久之,肩关节周围都痛,甚至牵掣着肘臂皆疼。肩痛一侧者较多,多数为右侧肩关节痛(因为一般习惯于右手臂操作),左肩痛的比较少,也有两肩均痛的。肩痛,甚至手臂活动受限,手不得向前上举,或不能向后伸。因而穿衣系裤带,均感困难。所以,此病也叫肩凝症。肩关节周围有压痛,实即肩关关节周围发炎。因而,简称肩周炎。

3.辨证施治

肩关节为活动关节,而50岁者,气血将逐渐衰退,坚持操劳,则易于损伤筋骨。操劳多,则发热。发热,汗泄则喜凉;喜凉,则风寒乘机侵入。肩关节疼痛的部位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三条经脉循行的范围之内。在这三经取穴,施以相应的手法。如属合并风湿者,加四关穴。体弱或久病,难以收效者,则应结合全身性配穴。手臂活动困难者,助以切揺、摇运、循按等各种相适应的手法。

配穴与手法:

1.肩关节周围穴:云门肩髃臑俞穴。每一穴,都用五行联用法。

2.治疗风湿痹痛的四关穴:两合谷穴,两太冲穴,皆用泻法。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轻重、快慢及揉圈大小度:均以中度为准。

3.结合全身性配穴:内关穴(补)、合谷穴(泻)、太冲穴(泻)、三阴交穴(补)、足三里穴(补)、膻中穴(补)、巨阙穴(补)、中脘穴(泻)、气海穴(补)、肺俞穴(补)、心俞穴(补)、膈俞穴(补)、脾俞穴(补)、肾俞穴(补)。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

轻重、快慢及揉圈大小度:均以中度为准。

4.循按部位反手法:用拇指或中指,切、压或按肩胛骨缘的周围,以及肩关节的周围,往返做三四次。

5.摇运手臂:一手拿患者肘关节处,或压住肩关节的痛点部位(如患者怕触及疼痛部位,则拿肘关节处):另一手,拇指切住患者的少商穴,或是商阳穴;继之,辅助患者向前上举三四次。然后,换压肩后边压痛部位:一手切住少泽穴;另一手,辅助患者的手,向后背探伸三四次。

6.切摇肩关节痛的三个经脉:手太阴肺经的少商与经渠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与三间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少泽与后溪穴。各穴切摇100次。

方义解释:肩关节痛,久则手臂活动受限,手向前、向上活动,而肩关节亦随之活动,活动范围多为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故取该两经循行范围的压痛部位的云门穴及肩髃穴。而肩关节后边疼,手向后伸困难,多属手太阳经。故取该肩后压痛的臑俞穴,以上三穴,用五行联用法者,以平衡其相互制约关系。病久反复,必兼风湿。取合谷与太冲穴,以泻其风湿。久治不愈,则营卫气血循行受到阻滞,则取全身配穴,以活气血。活动受限,为肩关节部位气血凝滞,助以摇运、切摇、循按等手法,则可通经络,消肿痛。以上各法,须酌情配合应用。

验案例证

(1)吴X X ,女,53岁。住西安市南关西后地11号。1977年6月23日初诊。

主诉:右肩关节痛已经9个月。经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诊断为:肩周炎。在医院电疗一个疗程,没有见效。又针灸数十次,也打过水针等,都没有见效。现在肩臂仍痛,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

处理:取云门穴外压痛点,按手太阴肺经行五行联用法。取臑俞穴,行五行联用法。

本病,每周点穴3次。点穴14次后,收效显著。点穴第17次之后,疼痛减轻很多,肩臂活动也好多了。到9月1日即痊愈。

(2)张XX,男,57岁。西安外语学院教师。1978年11月28日初诊。

主诉:左肩关节痛已经半年,4个月来加重。经西安医学院附属一院诊断为:肩周炎。曾经针灸、电疗、激光等,各种治疗二十四五次之多,见效不显。

检查:左肩关节前压痛重,肩髃穴压痛也重,臑俞穴也压痛。

处理:取云门穴、肩髃穴、臑俞穴,均做五行联用法。并在手阳明大肠经(手腕至肩关节),给予循按手法。

本病,到第三次点穴后,疼痛减轻。每次都按第一次的方法点穴。到1979年1月8日,共点穴15次而痊愈。

咨询电话:010-87264942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胸背痛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皮肤瘙痒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