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医特色中医点穴百病点穴正文

中医点穴治疗耳疳(慢性中耳炎)

1.病因

耳疳,古人认为是上焦火盛所致。一般由鼻、咽喉感染发炎而引起。

2.症状

初起发烧,耳翼发赤,外耳道肿疼,听力减退。如耳膜穿孔,则脓液从耳内流出。久治不愈者,则转为慢性中耳炎。

3.辨证施治

按中耳炎,则由邪热所致。除泻手阳明大肠经之热外,并应在耳部附近的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取穴,以泻之。

配穴与手法:

合谷穴(泻)、风池穴(补)、液门穴(泻)、翳风穴(泻)、耳门穴(泻)、百会穴(泻)、脑空穴(泻)、颊车穴(泻)、率谷穴(泻)等穴。按上列次序点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次。急性者,每日点穴1~2次;慢性者,加补胆俞穴,可隔日点穴1次。

轻重标准度:应用轻度。

快慢标准度:应用慢度。

平揉圆圈大小度:应用小度。

方义解释:上列配穴,泻合谷穴,去手阳明大肠经之热。补风池穴,引热随经下行。泻液门、翳风、耳门等穴,能散上焦之热,且有止痛作用。取百会与脑空穴,对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则用补法。此二穴配合,可治疗中耳炎引起的头疼。

小结:急性者,容易治愈;慢性者,治愈比较困难。

验案例证

李XX,女,22岁。住西安东羊市小学。1960年5月31日初诊。

主诉:患中耳炎已七八个月之久,左耳内断断续续地流脓。一个月前,经耳科检查为乳突发炎。耳内曾有瘤子,已动过手术。近10天,耳道内流水,右耳后与头部疼痛。

处理:取合谷(泻)、风池(补)、脑空(补)、颊车(切)、率谷(切)、胆俞(补)等穴。每穴平揉、压放各100 次。

复诊(6月3日):点穴后,耳内已不流水了。经耳科检査,耳内已干。

处理:同前。

本病,连续点穴8次,即告痊愈。

咨询电话:010-87876186

↓展开全部内容

上一篇:中医点穴治疗外耳道炎

下一篇:中医点穴治疗耳鸣

返回首页

图文

相关

推荐

最新

站内直通车

首页常识特色保健养生论坛信息丰胸减肥名医药材书籍新闻文化偏方拔罐膏药刮痧火疗气功推拿药茶药酒药浴针灸美容老年育儿男性女性疾病杂症中药诊断医案词典医生医院问答药粥砭石足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