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疗基础研究需要深化
石学敏指出,罐疗效果显著、应用简便,毋庸置疑,但科学研究比较薄弱。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关于罐疗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有50余项。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的课题只有4项。近30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数量为6000余篇。总体上看,零散的研究多,系统的研究少;小样本的研究多,大样本的研究少;短期的研究多,长期跟踪的研究少;医疗机构的研究多,非医疗机构的研究少;临床的研究多,基础的研究少。
因此,为了罐疗更好、更快发展,要加强罐疗科学研究的顶层设计,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大样本的罐疗效果评价研究。罐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已经为大样本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但在大人群中,按照罐疗的适应症,应用罐疗规范治疗后,治愈率是多少?显效的百分比是多少?有效的百分比是多少?无效的有多大比例?综合治疗中包括罐疗的,通过设置对照组比较分析,罐疗的作用有多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占多大比例?罐疗在治未病方面的应用,更需要开展相应的效果评价研究。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更为薄弱。罐疗效果评价研究的设计可以参照西医研究进行,覆盖面要广。
第二,罐疗机理研究。目前,既要开展中医学的罐疗机理研究,也要开展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开展罐疗的文献学研究,发掘、整理罐疗在中华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治病、养生中作用的记载。既要在中医内部开展罐疗文献的中医典籍研究,也要和史学、文化学者联手,共同发掘罐疗的文献。文献学研究虽然不是罐疗机理研究,却可以为罐疗机理研究提供启发和借鉴。比如,罐疗是怎样发挥疏通经络作用的?是怎样发挥调理气血阴阳作用的?还要研究走罐、药罐、水罐、刺络拔罐等不同罐疗方法的具体作用机理。
另外,也要从西医学角度开展对罐疗机理的研究。目前,大家接受的认识是,罐内形成的负压,使人体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甚至破裂,红细胞破裂,表皮瘀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人体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加强新陈代谢,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罐疗负压对肌肉的牵拉,刺激肌纤维收缩,可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反射弧周期,增加肌肉的机械性能,对其代谢和功能有不同的影响。
第三,罐疗标准研究。包括罐疗临床应用标准研究、罐疗非临床应用标准研究、罐疗器械标准化研究、罐疗手法量学标准研究、罐疗安全性研究等。
重视罐疗人才培养
石学敏指出,必须重视罐疗人才培养:一是要加强中医专业学生基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罐疗临床教学和技能实训;二是创建非临床罐疗技师培养体系。
目前,罐疗已经进入中医人才培养体系。但总体上看,中医药院校的教学存在着重操作轻理论、操作缺乏理论指导的倾向。罐疗源于实践,但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实践只能是经验。经验重要,从经验中归纳、总结、凝练出的理论更重要。因为,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才不盲目。中医药院校的罐疗教学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要强调中医理论、方法对罐疗技术应用的指导,强
咨询电话:010-8787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