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疗法,又叫拨罐子,它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之一。在我国传统医学发生与发展历史中,亦占重要地位。据有文字记载,晋代医学家葛洪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曾用“角法”吸脓治疗疮疡。所谓角是用兽角挖空制成。唐代的著名医家王焘在他的《外台秘要》中也曾介绍过用竹筒火罐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后,清代的赵学敏、吴尚先在他们著作的《本草纲目拾遗》、《理瀹骈文》中都分别对火罐的使用方法、适应证等做过详细介绍。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拨罐疗法也同其他非药物疗法一样,在火罐质料、施罐方法、适应证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与扩大。目前,这种疗法正在国内外作为正规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病人的重视。拔罐疗法用于咳嗽,可起到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宣肺作用,使病情得以缓解。
1.物品准备:玻璃罐或陶土罐或代用玻璃罐数个,用温水洗净擦干,并根据置罐部位选好火罐型号备用。大摄子1把,长止血钳子1把,95%酒精l瓶(用广口瓶盛装),无菌棉花球1瓶,无菌纱布若干块放置在敷料桶内,还有胶布、
火柴或打火机、酒精灯、毛巾、香皂、脸盆等物品。
2.火罐内燃烧方法
(1)酒精闪火法:用长止血钳,钳夹无菌干棉球2~3个,用95%酒精浸透,在罐内均匀擦抹后将罐扣好。然后用火柴、打火机或酒精棉球将钳夹之酒精棉球点燃,向已涂好酒精之罐内点燃,并将其迅速撤出,马上将火罐扣在应置罐之部位(注意向罐壁涂抹酒精时,标准为眼看不见酒精液为好)。
(2)罐内洒酒法:向火罐中滴入2~3滴酒精,将罐转动1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壁,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点燃,并迅速置罐子于应拔位置上。
(3)罐内扔火法:将易燃纸卷成或剪成纸条,用火柴点燃,燃着后投入火罐内,并在罐内纸燃旺之一瞬间,将火罐迅速扣在选定置罐之部位(应用此法,扣罐动作要迅速平稳,罐口各缘应同时置于皮肤上,不许偏斜,否则易发生烧
伤)。
(4)罐壁贴棉法:剪取1cm×1cm,厚2mm脱脂棉1块,浸入酒精,用镊子拧压,以不滴酒为度,将其贴于罐之侧壁中段,用火柴燃着,迅速置罐。
(5)瓶盖燃烧法:用瓶盖1个,内置95%酒精棉球2~3个,以火点燃,并立即将罐子扣于其上。此方法只适用于俯卧、仰卧等位置。
留罐法:又称坐罐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留置一段时间用留罐法的拔罐方法。
闪电法:指罐吸拔在应拔部位后,随即取下,反复操作至皮肤发红时为止的拔罐方法。若连续吸拔20次左右,又称连续闪罐法。
走罐法:又称拉罐法、推罐法、行罐法、移罐法、旋罐法、滑罐法等,指在罐具被吸拔住后,再反复推拉或旋转移动罐具,以扩大施术面积的拔罐方法。所用罐具的口必须十分光滑,以免拉伤皮肤,故以玻璃罐为宜。
1.外感风寒型:症见鼻塞声重,喷嚏,鼻流清涕,喉痒咳嗽,口不渴,甚则恶寒发热,肢体酸痛,舌苔沛白,脉浮紧。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闪火法在双侧风池、风门和外关拔罐10分钟。每天1次。
2.外感风热型: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鼻塞,流浊涕,口干而渴,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黄,苔沛黄,脉浮数。
【操作】病人坐位,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风池和尺泽,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每天1次。
3.外感挟暑型:症见夏季感冒,干咳,少痰,身热较甚,有汗而不解,心烦口渴,小便黄少,苔黄脉数,或头胀头痛,胸脘满闷,恶心,不欲饮食,口淡发黏,舌苔厚腻,脉濡数。
【操作】病人俯卧,先取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再令病人仰卧,同前法在曲池、阴陵泉和足三里拔罐。每天1次。
4.痰湿犯肺型: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稀,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哮喘短气,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濡滑。
【取穴】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应,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10~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腋中拔10~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拔10~15分钟。
每天1次,每次l组,两组交替进行,10天1个疗程。休息5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
5.脾肾阳虚型:症见咳嗽气喘,动则加剧,痰液清稀,每至寒冷季节发病,多伴四肢不温,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大便稀薄,小便短少,舌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
【取穴】
①脾俞、肾俞、膻中。
②中府、气海、足三里。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5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脾俞和双侧肾俞拔15分钟。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3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中府、气海和双侧足三里拔15分钟。
6.痰热遏肺型:症见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气粗,呛咳阵作,痰黄稠黏,咯吐不利,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取穴】肺俞、膻中、尺泽。
【操作】病人仰卧位, 先用三棱针在膻中和尺泽各点刺3下,然后取口径1.5cm玻璃罐用留罐法在点刺穴位拔5分钟;再令病人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拔5分钟。每天1 次,5次1个疗程。
7.脾肺气虚型:症见咳喘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多清稀,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濡细。
【治则】健脾益肺,化痰平喘。
【取穴】
①肺俞、脾俞、足三里。
②膈俞、膻中。
【操作】
第一天选①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双侧足三里穴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肺俞和双侧脾俞拔罐。
第二天选②组穴位。病人仰卧位,取口径1.5cm陶罐,用留罐法在膻中拔10分钟。再令病人俯卧位,同前法在双侧膈俞拔罐。
两组交替进行,10天为1个疗程。
8.肺虚邪滞:症见咳嗽痰稀,气短,遇寒加重。气力,咳声低怯,久治不愈,舌苔薄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补肺益气,散邪通滞。
【取穴】肺俞、风门、身柱、足三里。
【操作】病人坐位,取口径1.5cm的玻璃罐,用留罐法在双侧风门、身柱穴、双侧肺俞、双侧足三里拔10分钟。隔天1次。
注意
1.要严格按照操作方法操作,避免燃火造成烫伤。
2.拔罐时室内要温暖要避开风口,防止若凉。
3.再次拔罐要选择未拔过的地方,不要在近期拔过罐地方重复拔罐。
4.如用大口罐头瓶代替玻璃火罐,必须用手仔细检查罐口确实无锐棱、无破损者方可使用,以免划破皮肤造成疼痛。
5.拔罐的禁忌证有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精神病、癫狂、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孕妇、严重皮肤病、恶病质、全身浮肿等。体质过于虚弱、消瘦者,也不宜施用火罐疗法。
咨询电话:010-87876186